昝公溉

晚泊昝公溉,船头馀落晖。

携家上岸行,爱此风满衣。

村巷何萧条,四顾烟火稀。

问之曰去岁,此地遭凶饥。

斯民半逃亡,在者生计微。

请看林木下,墙屋皆空围。

好田无人耕,惟有荆棘肥。

至今深夜中,鬼火流清煇。

众稚闻此语,竞走来相依。

错莫惊且哭,牵挽求速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翻译

夜晚停靠在昝公溉,船头还留着夕阳余晖。
带着家人上岸行走,喜欢这满身的凉风。
村庄小巷多么冷清,四周望去烟火稀疏。
询问得知去年,这里曾遭受严重饥荒。
百姓大多已逃离,剩下的人生活艰难。
请看那树林之下,房屋都空无一人。
肥沃的土地无人耕种,只有荆棘丛生。
直到深夜,鬼火仍在闪烁清辉。
孩子们听到这些,争先恐后跑来寻求庇护。
他们惊慌又哭泣,牵着彼此请求快回家。

注释

晚泊:夜晚停船。
昝公溉:地名。
落晖:夕阳余晖。
携家:带着家人。
风满衣:满身凉风。
萧条:冷清。
烟火稀:烟火稀少。
去岁:去年。
凶饥:严重饥荒。
斯民:这里的人民。
生计微:生活艰难。
空围:空荡荡。
荆棘肥:荆棘丛生。
鬼火:磷火。
流清煇:闪烁清辉。
稚:小孩。
竞走:争先恐后跑。
错莫:惊慌。
牵挽:牵着手。
速归:快回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的乡村景象。诗人在黄昏时分停泊于昝公溉,船头上落日余晖给人以温馨之感。但当携家上岸行走之间,却发现村落萧条,烟火稀少,显露出一派荒凉景象。诗人询问当地居民去年发生了什么事,才知道这里遭遇了凶年的饥荒,导致许多百姓逃亡,只留下极少数生存的人们,他们的生活状况艰难,生计维艰。

诗中的场景转换至林木之下,只见墙屋皆为空置,好田无人耕种,反而长满了荆棘。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也透露出社会经济的困顿。夜晚时分,鬼火(可能指萤火虫或野火)在清凉中流动,给人一种超自然的恐惧感。

最后,当地的孩子们听闻诗人的叙述后,纷纷前来聚集,显得惊慌失措,他们哭泣着请求诗人尽快带他们离开这个不幸之地。整首诗通过对荒凉景象和居民苦难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饥荒所带来的灾难深深的同情与忧虑。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春山

冈原草木秀,溪谷云霞媚。

君笔谁所传,独解吐和气。

形式: 五言绝句

牵牛织女

桂阳有仙人,姓成名武丁。

胡为堕人世,人惟识其形。

一日语其弟,吾将返青冥。

乃曰此七夕,上天呼群灵。

织女欲渡河,暂诣牵牛星。

诸仙尽还宫,天路罗云軿。

吾亦向祈召,当往不得停。

弟问何时还,答云三千龄。

明日失丁在,恍惚迷所经。

后世凡此节,儿女喧家庭。

纵横具针缕,花果排甘馨。

贪巧但云得,欲寐曾莫宁。

俗尚每怪妄,吾言谁见听。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独游

孤亭入阴森,竹径北松坞。

高林动清吹,犹滴前夕雨。

解衣此危坐,左右一不许。

性本不奈杂,况复兹寡侣。

孤怀托寥旷,世虑绝参伍。

幽花为谁笑,独鸟只自语。

身闲得天全,一息了万古。

忽往而忽来,其谁知踽踽。

形式: 古风

秋山

孤峰露苍骨,疏木耸坚干。

高堂挂虚壁,爽气来不断。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