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余本性虚无,缘妄生人我。
如何息妄情,还归空处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智威的作品,名为《示慧忠偈(其二)》。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禅意与生命观。
“余本性虚无”,这里揭示了诗人对自身本性的洞察,认为自己的本性是虚幻和空无的,这是一种典型的佛教思想,强调万物皆为空,个人亦无法逃脱这一法则。这种认知带有一种超然物外、出世的哲思。
“缘妄生人我”,诗人进一步指出了自己乃至所有人类存在的根本原因——“缘”。在这里,“缘”意味着因果关系,即一切生命之所以产生,是由于前生的业力和缘分所致。这一观点也深受佛教因果循环思想的影响。
“如何息妄情”,诗人在问自己,或者说是在自我探讨,如何能够停止或平息那些虚幻不实的情感。这里的“妄”字同样带有佛教色彩,指的是执着于现象世界的错误观念和情感。
最后,“还归空处坐”,诗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回归到一个空无、超然的心灵状态中去,静坐冥想,以求得心灵的平静与解脱。这一行字流露出一种向往清净本真之境界的情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虚幻生命和情感的深刻反思,以及对超脱尘世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于禅宗哲学的理解与实践。
不详
俗姓蒋。家世业儒,年十八出家,投天台山国清寺章安为师。受具足戒。高宗上元元年,居轩辕炼丹山法华寺传教。昼讲夜禅,手写藏典,习禅者三百,听讲者七百余。以法传慧威,时称为大威,慧威为小威。富有辞藻,有《桃岩寺碑》、《头陀寺碑》。为天台宗六祖
日从濛汜出,照树全无影。
三身元我体,四智本心明。
身智融无碍,应物任随形。
起修皆妄动,守住匪真精。
妙旨因师晓,终亡染污名。
出廓送钱嫌不要,手提葼笠向庐山。
昔日曾闻青霄鹤,更有青霄鹤不如。
无端起知见,著相求菩提。
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
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
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