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一旅人,暮拾九品官。
趾高气且浮,反面视孤寒。
昔闻韩魏公,义风塞人寰。
赤舄坐昼锦,有客排其关。
孤身无所赍,乞公玉盥盘。
公笑授之去,感涕双汍澜。
我始得此事,谓可耸俗观。
家传书甚悉,国史载不完。
今见学士帖,烂然银钩蟠。
方其一第初,半载游长安。
持书遗乡朋,客费无虚闲。
近得奁中赀,分壮贫士颜。
宁我食无鱼,不忍渠无餐。
宁我裾无华,不忍渠衣单。
臭味何所爱,敢言囊之悭。
犹愈轻薄儿,一笑黄金拚。
我来阅遗书,据案发长叹。
纵横才片纸,突兀已万间。
魏公为上相,庇士易为欢。
林公初筮仕,为此良独难。
景仰前辈人,高节骞云山。
原下不可作,清风何时还。
泚笔哦此诗,寄名乌丝栏。
庶几一见者,可以激偷顽。
不详
南宋诗人。一作贯之。自号臞轩居士。嘉定十年(1217)进士,经历南外睦宗院教授、漳州通判等职。为人刚直敢言,刘克庄曾以"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诗句相赠。后来他由于应诏直言,被台官弹劾而降职。淳□中,主持邵武军事务,死后追封为司农少卿
吾友黄京甫,器资厚以浑。
自了场屋债,遍参诸老门。
四书不释手,日旰忘晨飧。
超悟到圣处,不能忘于言。
序讲凡五篇,字字比玙璠。
伊洛有心印,传受百圣源。
紫阳有心灯,瞩破万世昏。
得君再紬绎,提要钩其玄。
如印一洗涤,篆籀宛然存。
如灯增膏油,光焰大且繁。
我昔从师友,是书粗讨论。
老大学不进,德性焉能尊。
因君重感慨,旧闻日当温。
愿言剪枝叶,作意事本根。
我居南麓下,颇利君子遁。
如何溽暑初,涉此复岭峻。
瘦藤代笋舆,路熟不待问。
拂石小盘跚,心爱木阴润。
清风解人意,陆续松杉韵。
掬泉咽茗芽,窃赏此味俊。
我坐亦良久,我仆行何钝。
平生性麋鹿,合有幽闲分。
举足履世途,退尺进仅寸。
曾此小迟速,而足置喜愠。
继今出处同,冥心法天运。
斯游悟穷通,持与达者论。
绍丑夏五初,皇帝下明诏。
大廷策群英,虚心问道要。
初考凡六员,同时赴宣召。
宫讲絜斋子,典刑真克肖。
胄丞道乡孙,道心长返照。
何殊钟在簴,宛如刀出鞘。
谷口亦何人,才德俱富邵。
走也分尘埃,识见等萤爝。
亦获在选中,所得过所料。
宫烛分夜辉,御香供早烧。
群羽竞赴矰,众鳞争入钓。
意气云龙翔,精神风虎啸。
或巽入柔行,或疾声大叫。
或自出机轴,或工事窃剽。
或写云和音,或鼓折杨调。
或作朝凤鸣,或吟蚯蚓窍。
好恶随品题,宁复相讥诮。
上方富春秋,明齐日月耀。
涓露增沧溟,微尘填岳峤。
乙览公平章,甲科须直峭。
讽必纳祈招,箴必容庭燎。
国步赖扶持,民痍需砭疗。
诘朝已竣事,杯行可以釂。
昔人重相思,千里且命驾。
我家去游洋,相望才四舍。
偃息岂不思,吉服讵可借。
惟凭一雁翔,敢望双凫下。
日者闻琴堂,墨绶将解卸。
东阁领群英,胜游当首夏。
惠然访九仙,云物争迎迓。
拂石纳晚凉,秉烛娱清夜。
吉碑共摩挲,吉梦相矜诧。
物色故老言,赤鲤何年化。
题诗富锦囊,仙境为增价。
是地近吾庐,过从何未暇。
初传尚半疑,后信良多讶。
世态如浮云,炎凉更代谢。
高谊定不然,寄声来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