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龚甫之泰州入赘(其二)

银鞍卸罢凤吹箫,料得帷房桃李夭。

纨扇新裁红袖巧,琼花初上翠鬟娇。

移将西子三分色,煖到玉人廿四桥。

却好嫦娥京兆裔,浅深眉样替郎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为即将远嫁他乡的龚甫准备行装的场景,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首句“银鞍卸罢凤吹箫”以华丽的意象开篇,银鞍象征着龚甫的身份与地位,凤吹箫则暗示了女子为他精心准备的行装,预示着龚甫即将踏上一段充满期待与未知的旅程。接下来的“料得帷房桃李夭”,通过比喻,表达了女子对龚甫离开后自己内心的失落与思念,如同桃李在春日中凋零一般。

“纨扇新裁红袖巧,琼花初上翠鬟娇”两句,进一步展现了女子为龚甫准备的行装细节,纨扇的精致、红袖的巧妙以及琼花装饰的翠鬟,都体现了女子的细心与深情。这里不仅展示了女子的技艺,也寓意着她对龚甫的爱意与祝福。

“移将西子三分色,煖到玉人廿四桥”运用了典故,将女子对龚甫的爱比作西施的美色,希望他的生活如廿四桥的美景般温暖而美好。这不仅是对龚甫的赞美,也是女子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最后,“却好嫦娥京兆裔,浅深眉样替郎描”一句,以嫦娥和京兆(古代长安)的典故,表达了女子希望自己能像嫦娥一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以浅浅的眉目,为龚甫描绘出心中的思念与关怀。这一句充满了浪漫与深情,展现了女子对龚甫的深切思念与无尽的爱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表达,描绘了一段深情的离别场景,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学中对于爱情与亲情的深刻理解与表达。

收录诗词(632)

许传霈(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四月十五夜述梦

伯兄维扬来,面目生尘土。

陡说父病危,要我省吾父。

情景复疑猜,游移不自主。

俯顾有家人,家人愁万缕。

忽道吾父来,隔窗若有睹。

父来自何方,悲欢欲蹈舞。

壶酒设庭前,举杯话情绪。

同侪五六人,依然亲侍坐。

一酌情畅怡,再酌神吞吐。

三酌环视儿,凄然有所语。

语曰儿善谋,我谋亦安抚。

为看儿曹来,儿曹其善处。

闻之恻然悲,长跪期团聚。

未言鸡唱声,一枕泪如雨。

形式: 古风

馆杭城凤凰山麓,每夜潮声澈耳,因颜曰梦潮

西湖之水清且平,西湖之山瘦且灵。

凤凰山麓背其执,日绕滔滔滚滚之潮声。

潮声起自海门东,龛赭憋亹齐争迎。

龙吟鼍吼势浩荡,铁马强弩气奔腾。

道我江塘筑茅舍,夜夜鸣潮倾耳听。

风声雨声满堂室,鏦鏦铮铮集甲兵。

恍若风樯曲盘快泛宅,不须宫阙楼台住水晶。

又若波流直灌一方枕,不须洗耳傲其清。

天籁自存天地间,呼吸万物走雷霆。

何必筝琶扰俗调,纤细学作秋虫鸣。

嗟哉祖逖闻鸡且起舞,成连到海自移情。

我既不得乘风长破浪,三千里外击鲲鹏。

何能年年悠忽常寂寞,使如深宵寒幄之短檠。

祗恐冥顽时睡足,赖有潮声惊梦醒。

呜呼,赖有潮声惊梦醒。

形式: 古风

夏泛西湖至冷泉亭、飞来峰,暮由孤山步归(其一)

旅窗镇日坐,尝若长夏热。

忽闻云林游,使我心夷悦。

晨泛明圣湖,几辈同心结。

湖水镜平揩,湖光烟明灭。

荷芰十里香,鸳鸯时出没。

遥指韬光阿,晓云尽铺白。

随意系渔舟,著我谢公屐。

形式: 古风

夏泛西湖至冷泉亭、飞来峰,暮由孤山步归(其二)

塔势忽涌出,迎我我心喜。

绿树翠幄张,清涧双流驶。

涓涓漱玉鸣,飞泉百道起。

庭畔独徘徊,吊古情难已。

忠孝自热肠,韩岳今不死。

水兮抑何冷,虽冷要仅此。

彼哉流俗人,趋炎附势耳。

且不识清浊,遑知冷暖理。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