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上新居十三首(其十二)

懒更学诸馀,林中埽地居。

腻衣穿不洗,白发短慵梳。

苦相常多泪,劳生自悟虚。

闲行人事绝,亲故亦无书。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翻译

懒得再学习其他事物,只愿在林间扫地居住。
穿着的衣服污腻了也不洗,短短的白发懒得梳理。
面容常带愁苦,泪水多流,劳碌一生终领悟一切皆空。
闲暇时与世事隔绝,即便是亲戚老友也无书信往来。

注释

懒:不愿意,没有动力。
更学诸馀:进一步学习其他的东西。
林中埽地居:在林中过着扫地清居的生活。
腻衣:沾满油渍或尘垢的衣服。
穿不洗:穿着却不洗涤。
白发短:头发花白且短。
慵梳:懒得梳理。
苦相:愁苦的面容。
常多泪:经常流泪。
劳生:辛劳的一生。
自悟虚:自己领悟到人生的虚无。
闲行:闲暇时散步或行动。
人事绝:与世俗之事断绝关系。
亲故:亲戚和老朋友。
无书:没有书信往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逸生活的景象和心境。"懒更学诸馀,林中埽地居"表明诗人选择了远离尘世、寄情自然的生活方式。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的日常生活变得简单而不羁,如"腻衣穿不洗,白发短慵梳"所示,他对于个人打扮和清洁已无多余的关注。

然而,这种看似平静淡泊的生活背后,诗人内心却充满了对世事的感慨与悲凉。"苦相常多泪"表达了诗人对亲朋好友、过往情深所流下的哀伤泪水,而"劳生自悟虚"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有着深刻的理解。

最后两句"闲行人事绝,亲故亦无书"显示了诗人与世俗的隔绝,以及对亲友的思念之深。尽管没有书信往来,但心中的牵挂和情感的连结是无法切断的。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的隐逸生活,反映出一种超脱红尘、自我安慰的心境,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洞察与哀愁。

收录诗词(513)

王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字:仲初
  • 籍贯:颍川(今河南许昌)
  • 生卒年:768年—835年

相关古诗词

原上新居十三首(其十三)

住处去山近,傍园麋鹿行。

野桑穿井长,荒竹过墙生。

新识邻里面,未谙村社情。

石田无力及,贱赁与人耕。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留别田尚书

拟报平生未杀身,难离门馆起居频。

不看匣里钗头古,犹恋机中锦样新。

一旦甘为漳岸老,全家却作杜陵人。

朝天路在骊山下,专望红旗拜旧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逍遥翁溪亭

逍遥翁在此裴回,帝改溪名起石台。

车马到春常借问,子孙因选暂归来。

稀疏野竹人移折,零落蕉花雨打开。

无主青山何所直,卖供官税不如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郭家溪亭

高亭望见长安树,春草冈西旧院斜。

光动绿烟遮岸竹,粉开红艳塞溪花。

野泉闻洗亲王马,古柳曾停贵主车。

妆阁书楼倾侧尽,云山新卖与官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