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九日东塔登高得高字

泽国豁平野,何地堪登高。

荡舟且出郭,逾彼东城壕。

夷犹六里塘,悠然见林皋。

云是故贤里,閒世居方袍。

乃遵游龙街,鞠为茂蓬蒿。

抠衣历层塔,凭阑瞰秋涛。

讲师雅知已,采菊酤新醪。

欢馀发清啸,屏息尘务劳。

同游漱珠玉,白首徒自搔。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元代文人徐一夔在甲辰年重阳节时登东塔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泽国豁平野,何地堪登高”,开篇即以开阔的视野引入,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感慨,同时也引出了登高的主题。接着,“荡舟且出郭,逾彼东城壕”两句,描述了诗人乘船出城,越过东城壕的情景,展现了旅途的自由与畅快。

“夷犹六里塘,悠然见林皋”则描绘了诗人沿途所见的宁静景色,六里长的水塘边,林木葱郁,一片宁静祥和之景。接下来,“云是故贤里,闲世居方袍”两句,通过提及古代贤人的居所,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古代贤者的敬仰。

“乃遵游龙街,鞠为茂蓬蒿”两句,描述了诗人沿着一条名为游龙街的道路前行,却发现道路已被茂盛的蓬蒿覆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

“抠衣历层塔,凭阑瞰秋涛”则展示了诗人登高远眺的场景,他攀爬层层的佛塔,站在栏杆旁,俯瞰着秋天的波涛,感受着大自然的壮丽与深邃。

“讲师雅知已,采菊酤新醪”两句,描绘了诗人与僧侣相遇的情景,他们一起采摘菊花,酿造新酒,共享欢乐时光,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最后,“欢馀发清啸,屏息尘务劳”表达了诗人登高后的喜悦之情,他发出清脆的啸声,暂时忘却了尘世的劳碌,享受着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同游漱珠玉,白首徒自搔”则是对同游者的赞美,即使到了白发苍苍的年纪,仍能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对生活的热爱,令人动容。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8)

徐一夔(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破窗风雨图

疏窗久零落,乱帙自纵横。

方与圣贤对,那堪风雨鸣。

乾坤含暝色,林壑度秋声。

想子心如石,看书夜到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题徐良夫遂幽轩

临风一读遂幽篇,邓尉穹窿在眼前。

愧我未安三亩宅,思君欲问五湖船。

春明载酒穿花坞,日暮扶藜看稻田。

多少长安轩冕贵,枉劳魂梦到林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访玘法师宿夕佳楼诗

寓县俄多难,湖山亦被兵。

名蓝俱泯灭,别搆独峥嵘。

翰墨看前辈,登临愧后生。

严城围列嶂,半鉴出澄泓。

直筱侵檐上,纤萝附牖萦。

倚阑云鸟度,极目镜天平。

日夕景逾好,秋高思转清。

残阳树间没,薄霭水边横。

紫翠霏微合,丹铅点染成。

茅津有渔唱,麦岭少人行。

暝色松间动,寒飙竹屿鸣。

疏钟度馀响,远火露青荧。

仙梵微微出,炉烟袅袅轻。

山盘堆露实,石鼎泛云英。

洗濯尘凡近,归依誓愿精。

行当陪竺士,听法破无明。

形式: 排律

寄题陈彦兼春草堂

青青草色映帘帷,寿母朝朝玩绿滋。

有句不缘春梦得,旁人错道谢家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