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仙游潭五首(其四)马融石室

扶风贵公子,早岁伴山家。

吹笛堕秋叶,读书随晓鸦。

业成心自叛,学苦我长嗟。

石室非人住,穷山雪似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扶风出身的贵公子,年轻时陪伴在山野人家。
他吹笛声中,秋叶飘落;清晨读书,与乌鸦相伴。
学业有成却内心反叛,学习艰辛让我常常感叹。
那石室并非人所居住,荒山上的雪白得像沙粒。

注释

扶风:地名,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凤翔县一带。
贵公子:指出身高贵的青年男子。
山家:山野人家,指乡村或田园生活。
堕:落下,此处形容笛声使秋叶落下。
晓鸦:清晨的乌鸦。
业成:学业有成,指完成学业。
心自叛:内心反叛,可能指对世俗观念的反叛。
石室:古代隐士或修行者居住的地方。
穷山:荒凉的山岭。
雪似沙:形容雪堆积如沙,描绘出荒山雪景的荒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仙游潭五首(其四)马融石室》。诗人以扶风贵公子为视角,描绘了一位年轻贵族在山间的生活情景。他早年便与山野为伴,笛声悠扬,能令秋叶飘落,显示出他的才情与闲适。清晨读书,伴随的是报晓的乌鸦,生活节奏与自然和谐共处。

然而,诗中也透露出一丝矛盾:学业有成,他内心却产生了叛逆,对苦学有所感慨。进一步描述马融石室,暗示这里并非寻常人所能居住,贫穷的山区连雪都像沙粒般散落,显得荒凉而寂寥。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贵公子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变化和人生哲思。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仙游潭五首(其一)潭

潭深不可涉,潭小不通船。

路断游人止,龙藏白沫旋。

剪藤量水短,插石置桥坚。

桥外居民少,躬耕不用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仙游潭五首(其五)玉女洞

洞门苍藓合,逼仄不容身。

传有虚明处,中藏窈窕人。

吹笙桥上月,拾翠洞南春。

往往来山下,萧然雨洒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仙游潭五首(其二)南寺

澄潭下无底,将渡又安能。

惯上横空木,轻生此寺僧。

晓鱼闻考考,石塔见层层。

不到殊非恶,他年记未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寓斋雨中

一雨芭蕉偃蹇存,故留深翠覆墙根。

晴连密竹凉生瓦,晚爱馀花寂闭门。

数日积阴能敌暑,小园吾事更添樽。

旁人已笑先生懒,自谓平居在不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