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澄潭下无底,将渡又安能。
惯上横空木,轻生此寺僧。
晓鱼闻考考,石塔见层层。
不到殊非恶,他年记未曾。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仙游潭五首(其二)南寺》。诗人以澄潭为背景,描绘了僧人日常生活的场景,展现出一种超脱与淡然的意境。
"澄潭下无底,将渡又安能",开篇以深不可测的潭水象征着未知或困境,暗示出僧人面对生活挑战时的从容不迫。"惯上横空木",形象地描绘僧人在潭边高大的树木间穿梭,表现出僧人的修行生活和对自然的亲近。
"轻生此寺僧",这里的“轻生”并非指轻视生命,而是指僧人看淡生死,心境超脱。接下来的"晓鱼闻考考,石塔见层层",通过描绘早晨鱼儿的游动声和层层叠叠的石塔,营造出宁静而深远的禅意氛围。
最后两句"不到殊非恶,他年记未曾",表达了诗人对于未到此地游览的遗憾,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这段经历的珍视,暗含着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感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写景抒怀,寓哲理于山水之间,展现了苏辙清新淡雅的诗风和对僧人生活的理解和敬仰。
不详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一雨芭蕉偃蹇存,故留深翠覆墙根。
晴连密竹凉生瓦,晚爱馀花寂闭门。
数日积阴能敌暑,小园吾事更添樽。
旁人已笑先生懒,自谓平居在不言。
山林瘴雾老难堪,归去中原荼亦甘。
有命谁令终返北,无心自笑欲巢南。
蛮音惯习疑伧语,脾病萦缠带岭岚。
手挹祖师清净水,不嫌白发照毵毵。
山连上帝朱明府,心是南宗无尽灯。
过此攲危空比梦,年来瘴毒冷如冰。
图书一笑宁劳客,音信频来尚有僧。
梨枣功夫三岁办,不缘忧患亦何曾。
老罢子卿还属国,功成定远恨阳关。
漂流岂必风波际,颠沛何妨枕席间。
伏腊便应随俚俗,室庐闻似胜家山。
因缘宿世非今日,赖有阴功许旋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