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词

画罗轻明前后阁,云屏梦破山断续。

琼钩一夜怯春霜,恨锁千年葳蕤绿。

隔帘委坠见春丝,频频呼唤酒消迟。

绡轻佩重不胜起,烟痕影态相参差。

紫蝶黄蜂俱游倦,樱桃花落垂杨巷。

瘦尽东杨白袷衣,寄与南云慰凄惋。

登天抱云云如轻,虚堂耿耿秋荷明。

五更烛骑蹄呜去,银弯流水东西倾。

断烬遗香掩薄愁,玉珰不到瑶华楼。

夜夜娇郎眠何处,雨落月明鹦自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鹦鹉词》是清代诗人曾习经的作品,描绘了一幅细腻而哀婉的画面。

首句“画罗轻明前后阁”,以轻盈的罗纱和阁楼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朦胧而雅致的氛围。接下来,“云屏梦破山断续”一句,通过云屏的破碎和山峦的断续,暗示了情感的破碎与离散,画面中弥漫着淡淡的忧伤。

“琼钩一夜怯春霜,恨锁千年葳蕤绿”运用拟人手法,将琼钩(可能指窗帘或装饰物)赋予情感,表现其对春霜的畏惧,同时也暗示了长久的怨恨如同千年葱郁的绿色植物般深沉。这一句将自然景象与情感巧妙融合,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隔帘委坠见春丝,频频呼唤酒消迟”描绘了隔着帘幕看到春日细丝般的景象,以及主人公试图借酒消愁却难以释怀的情景,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绡轻佩重不胜起,烟痕影态相参差”通过轻柔的绡纱与沉重的佩饰形成对比,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挣扎。烟痕与影态的交织,更添了几分朦胧之美。

“紫蝶黄蜂俱游倦,樱桃花落垂杨巷”以自然界的生命现象比喻人的疲惫与失落,紫蝶黄蜂的倦怠象征着生命的疲惫,樱桃花落则预示着美好事物的消逝。

“瘦尽东杨白袷衣,寄与南云慰凄惋”通过描述东杨树下穿着白袷衣的人逐渐消瘦,寄托了对远方南云的思念与安慰,表达了深深的孤独与哀愁。

“登天抱云云如轻,虚堂耿耿秋荷明”将情感上升至更高层次,以登天抱云的意象,表达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同时虚堂中明亮的秋荷,象征着内心的坚韧与希望。

“五更烛骑蹄呜去,银弯流水东西倾”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孤独,五更时分的烛光与骑马远去的声音,以及流水的倾泻,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氛围。

“断烬遗香掩薄愁,玉珰不到瑶华楼”通过断烬与遗香的描写,表现了情感的消逝与无法挽回,而玉珰(可能指珍贵的首饰)未到瑶华楼,则暗示了美好事物的缺失。

最后,“夜夜娇郎眠何处,雨落月明鹦自语”以夜夜思念的娇郎和独自鸣叫的鹦鹉,表达了无尽的相思与孤独,同时也暗示了情感的无处寄托。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美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爱情、自由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86)

曾习经(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露夕

孔雀西飞月满楼,露丛烟草是今秋。

严城清角呜呜咽,独夜幺弦瑟瑟愁。

不信端居劳梦想,未应暂动又还休。

银河浅浅流云媚,猛省星期过女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湖广司白杏花

乌帽欹斜晚放衙,亚墙风动玉交加。

春阴十日无多雨,清绝曹司白杏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送常熟翁师傅归里六首(其一)

天问殊难答,臣心久郁陶。

遥怜贾生策,不分屈平骚。

江海沉名易,湖山歌舞劳。

向来忧国意,馀愿老蓬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送常熟翁师傅归里六首(其二)

从此遂摇落,于今真远游。

浮云低被渚,孤月过南洲。

文藻秋兰气,客心沧海流。

凉风起天末,凄断殿西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