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宋代的释月涧所作,名为《正秀行脚》。诗中以长老与小师的对话为线索,探讨了修行者在追求佛法道路上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行动。
诗的前两句“长老小师不参禅,只为寻常见得惯”,描绘了一位长老与小师之间的对话,长老指出他们并非在深究禅理,而是通过日常的观察与实践,逐渐习惯于佛法的生活方式。这反映了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佛法真谛的过程,强调了实践与习惯的重要性。
接着,“汝今别我要行脚,与汝谩说个公案”表明小师即将离开长老,去各地游历求法,而长老则以一则公案来鼓励他。这里体现了修行者在追求佛法时的独立探索精神,以及前辈对后辈的指导与期望。
“我亦黄龙长老儿,少年发志大犹低。一筇行遍半天下,要勘诸方老古锥。”这一段描述了长老自己的修行经历,表达了他对年轻一代的深切关怀与期望。他回忆自己年轻时的雄心壮志,以及为了探求佛法而走遍天下的决心,希望年轻修行者能像他一样,勇敢地面对挑战,深入各地,学习并理解古老的智慧。
“发足仍发勇猛志,莫把参禅当容易。”这句话提醒即将行脚的年轻修行者,修行之路虽然艰难,但不能因此而退缩,应该保持勇猛的决心,将参禅视为一项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的任务。
“只今诸老若晨星,半人所在亦须至。”这里表达了对当今高龄修行者的尊敬,同时也鼓励年轻一代要广泛地接触和学习,因为真正的智慧如同晨星般稀少且珍贵。
最后,“山僧年老已心孤,那堪送汝更写偈。”诗人作为一位年老的僧人,表达了内心的孤独感,同时也流露出对年轻一代的不舍之情,希望他们能够传承佛法,继续前行。
“出门步步好为人,九万里程一鹏翅。”这两句寄语年轻修行者,希望他们在修行的路上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最终能够展翅高飞,完成自己的修行之旅。
整首诗通过对长老与小师的对话,展现了修行者在追求佛法过程中的内心世界、情感体验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它不仅是一首对年轻一代的鼓励之歌,也是对整个修行道路的深刻反思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