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无相道人庵

造化太茫茫,端居紫石房。

心遗无句句,顶处有霜霜。

白鹿眠枯叶,清泉洒毳囊。

寄言疑未决,须道雪溪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大自然广阔无垠,我独自居住在紫色石屋中。
心中没有诗篇,只有顶上积聚的白霜。
白鹿在枯叶间沉睡,清澈泉水洒落在皮囊之上。
如果有话想传达,还需提及那雪溪之畔。

注释

造化:大自然。
茫茫:广阔无垠。
端居:独自居住。
紫石房:紫色石屋。
心遗:心中无诗。
句句:诗篇。
顶处:头顶。
霜霜:积霜。
白鹿:白色鹿。
枯叶:落叶。
清泉:清澈的泉水。
毳囊:皮囊。
寄言:传达话语。
疑未决:犹豫不决。
雪溪旁:雪溪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造化太茫茫"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之宏大无边的感慨,"端居紫石房"则显示出诗人选择在一处幽静的环境中修养身心。"心遗无句句"和"顶处有霜霜"暗示着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自然之间既有交流又有距离,好像他的思想也被冻结了一般。

接下来的两句"白鹿眠枯叶,清泉洒毳囊"则描绘了一个宁静和谐的山林景象,其中白鹿作为吉祥的象征,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呈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境界。"寄言疑未决,须道雪溪旁"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传递某种信息或情感,但又犹豫不决,只好暂时放在那条静谧的雪溪旁。这既是对外界的一种隐喻,也可能反映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与矛盾。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孤独。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天台老僧

独住无人处,松龛岳色侵。

僧中九十腊,云外一生心。

白发垂不剃,青眸笑转深。

犹能指孤月,为我暂开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少监三首(其一)

器琢仙圭美有馀,席珍国宝比难如。

衔花乳燕看调瑟,衣锦佳人侍读书。

荀氏门风龙变化,谢家庭树玉扶疏。

即期寰海隆平日,归佐吾皇侍玉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少监三首(其二)

益友相随益自强,趋庭问礼日昭彰。

袍新宫锦千人目,马骏桃花一巷香。

偏爱曾颜终必及,或如韩白亦无妨。

八龙三虎森如也,万古千秋瑞圣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少监三首(其三)

具体而微太少年,凤毛五色带非烟。

倚天长剑看无敌,绕树号猿已应弦。

接士开襟清圣熟,分题得句落花前。

即应出将传家法,圣泽恩波浩浩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