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监三首(其三)

具体而微太少年,凤毛五色带非烟。

倚天长剑看无敌,绕树号猿已应弦。

接士开襟清圣熟,分题得句落花前。

即应出将传家法,圣泽恩波浩浩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青春年少才华出众,如同凤凰之羽色彩斑斓难以言表。
倚仗神剑傲视群雄,环绕树木的猿猴仿佛已随剑鸣而动。
广纳贤士,胸怀宽广如清圣之酒,诗篇落笔于花前。
他即将继承家族武学,圣明君恩浩荡无边。

注释

具体而微:形容事物细致入微,才华出众。
凤毛五色:比喻人的才华出众,像凤凰的羽毛色彩斑斓。
倚天长剑:象征着强大的力量和威严。
圣泽恩波:指帝王的恩惠如江海般广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才俊的形象,其特点是具体而微的刻画和鲜明的对比。"少年"一词展现了主角的青春气息,而"凤毛五色带非烟"则以精美绝伦的景物陪衬其英姿飒爽,仿佛仙境中的神鸟之羽,不染尘埃。

"倚天长剑看无敌"一句中,"长剑"象征着力量与刚毅,而"无敌"则表明这位少年在某种领域或精神状态上达到了无可匹敌的程度。这里的"倚天"可能暗示着一种超然物外、傲视群雄的态度。

接下来的"绕树号猿已应弦"则是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猿猴在树间跳跃,与弦音相呼应,来描写少年的才艺或生活状态,这里的"应弦"可能象征着某种艺术或者情感上的和谐统一。

"接士开襟清圣熟"中的"接士"可能意味着与俊雅之士交往,而"开襟"则是解开衣襟,意指交流心意,"清圣熟"则形容一种清澈、神圣且成熟的内涵。

"分题得句落花前"中,"分题"可能是指参与诗文创作或竞赛,而"得句"则是获得佳句,"落花前"则是一个常见的意象,用于描绘时间美好的瞬间,或许暗示着少年才子的文章如同春天里纷纷扬扬的花瓣。

最后一句"即应出将传家法,圣泽恩波浩浩然"中,"即应"可能意味着立即响应某种召唤或命令,而"出将"则是成为杰出的将领,"传家法"则表明他继承了家族的武学或其他技艺。"圣泽恩波"一词充满了神圣和恩惠的色彩,这里的"浩浩然"可能形容一种宽广而深厚的情感或者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少年才子的外在形象、内在气质及才能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英杰形象。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水壶子

良匠曾陶莹,多居笔砚中。

一从亲几案,常恐近儿童。

卓立澄心久,提携注意通。

不应嫌器小,还有济人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东阳罹乱后怀王慥使君五首(其一)

昨来祗对汉诸侯,胜事消磨不自由。

裂地鼓鼙军□急,连天烽火阵云秋。

砍毛淬剑虽无数,歃血为盟不到头。

谁为今朝奉明主,使君司户在隋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东阳罹乱后怀王慥使君五首(其二)

只报精兵过大河,东西南北杀人多。

可怜白日浑如此,来似蝗虫争奈何。

天意岂应容版乱,人心都改太凋讹。

不胜惆怅还惆怅,一曲东风月胯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东阳罹乱后怀王慥使君五首(其三)

为郡无如王使君,一家清冷似云根。

货财不入崔洪口,俎豆尝闻夫子言。

须发坐成三载雪,黎氓空负二天恩。

不堪西望西风起,纵火昆崙谁为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