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陜郊魏疏处士

贤哉先处士,天书召不起。

云夫嗣孤风,复为隐君子。

有石砺其齿,有泉洗其耳。

下瞰红尘路,荣利无穷已。

孜孜朝市人,同在风波里。

大为高士笑,誓不拾青紫。

我亦宠辱流,所幸无愠喜。

进者道之行,退者道之止。

矧今领方面,岂称长城倚。

来访卧云人,而请益诸已。

得无长者言,佩之玉非美。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多么贤能的隐士,天命的书信唤不醒他。
云夫继承了孤独的风范,再次成为隐居的君子。
石头磨砺他的意志,清泉洗涤他的心灵。
俯瞰红尘之路,名利的诱惑永无止境。
忙碌的都市人,同样身处世事的波涛中。
他们会被高人嘲笑,发誓不追求权贵的官位。
我也随世俗荣辱沉浮,庆幸没有过多的喜怒。
前进者遵循道义前行,退隐者则止于道的边界。
如今他身居高位,怎能说是长城般的依靠。
他来拜访我这个隐居之人,寻求更多的教益。
是否能得到长者的智慧言辞,比佩戴美玉更为珍贵。

注释

贤哉:贤能。
处士:隐士。
天书:天命的旨意。
召不起:唤不醒。
嗣:继承。
孤风:孤独的风范。
砺:磨砺。
齿:意志。
红尘路:世俗之路。
无穷已:永无止境。
朝市人:都市人。
风波:世事波涛。
誓不拾:发誓不追求。
青紫:官位。
宠辱:荣辱。
愠喜:喜怒。
进者:前进者。
退者:退隐者。
领方面:身居高位。
长城倚:长城般的依靠。
卧云人:隐居者。
请益:寻求教益。
长者言:长者的智慧言辞。
佩之玉:佩戴美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访陜郊魏疏处士》,通过对魏疏处士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其高尚品格的敬仰和自我反思。首句“贤哉先处士”直接赞美了魏疏处士的贤德,他不为朝廷征召而选择隐居,继承了古代隐士的遗风。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有石砺其齿,有泉洗其耳”形象地描绘了处士生活的简朴与心境的清净,远离尘世纷扰。

诗人感慨“下瞰红尘路,荣利无穷已”,对世人追求名利的行为表示了批判,同时自谦“孜孜朝市人,同在风波里”,承认自己也未能完全超脱。然而,他坚守道义,不愿追求高位,“大为高士笑,誓不拾青紫”。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魏疏处士的景仰,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教益,期待能得到一些智慧的“长者言”,暗示了处士的德行犹如美玉,值得人学习。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范仲淹对于隐逸生活的崇尚和对于道德修养的追求。

收录诗词(315)

范仲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 字:希文
  • 生卒年:989-1052年

相关古诗词

驯鸥咏

万物有常性,性无不贵生。

风翔与骏奔,一一远害情。

鴥彼沙上鸥,皎皎霜雪明。

月宿沧洲静,日浴沧浪清。

何以狎溪人,溪人淡无营。

循循自饮啄,往往相逢迎。

徘徊两无猜,何慕亦何惊。

客有怀依依,云水言将归。

逐尔群鸥乐,群鸥尔勿飞。

此心未忘者,天机非杀机。

形式: 古风

听真上人琴歌

银潢耿耿霜棱棱,西轩月色寒如冰。

上人一叩朱丝绳,万籁不起秋光凝。

伏羲归天忽千古,我闻遗音泪如雨。

嗟嗟不及郑卫儿,北里南邻竞歌舞。

竞歌舞,何时休,师襄堂上心悠悠。

击浮金,戛鸣玉,老龙秋啼苍海底,幼猿暮啸寒山曲。

陇头琴瑟咽流泉,洞庭萧萧落寒木。

此声感物何太灵,十二衔珠下仙鹄。

为予再奏南风诗,神人和畅舜无为。

为余试弹广陵散,鬼物悲哀晋方乱。

乃知圣人情虑深,将治四海先治琴。

兴亡哀乐不我遁,坐中可见天下心。

感公遗我正始音,何以报之千黄金。

形式: 古风

庐山瀑布

灵源何太高,北斗想可挹。

凌日五光直,逗云千仞急。

白虹下涧饮,寒剑倚天立。

阔电不得瞬,长雷无敢蛰。

万丈岩崖坼,一道林峦湿。

险逼飞鸟坠,冷束山鬼泣。

须当截海去,独流不相入。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苏州十咏(其一)泰伯庙

至德本无名,宣尼一此评。

能将天下让,知有圣人生。

南国奔方远,西山道始亨。

英灵岂不在,千古碧江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