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山栖霞寺山房夜坐简徐祭酒周尚书并同游群彦诗

澡身事珠戒,非是学金丹。

月磴时横枕,云崖宿解鞍。

梵宇调心易,禅庭数息难。

石涧水流静,山窗叶去寒。

君思北阙驾,我惜东都冠。

翻愁夜钟尽,同志不盘桓。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翻译

洗涤身心远离尘嚣诱惑,这并非追求长生不老之术。
月光下的石阶时常成为休憩的枕头,云雾缭绕的山崖是解下马鞍过夜的地方。
在佛寺中调整心境较为容易,但在禅院中数息冥想却颇为艰难。
山间石涧的水流静谧无声,山窗边落叶带走了秋日的寒意。
您心中挂念着朝堂之上的职责,我则惋惜着即将离弃的京都官帽。
转而担心夜深钟声结束,志同道合的朋友无法再停留相聚。

注释

澡身:洗涤身体,比喻清除杂念。
珠戒:珍贵的饰品,这里比喻世俗的诱惑。
金丹:道教中指能使人长生不老的仙药。
月磴:月光照耀的石阶。
横枕:躺着休息,把石阶当作枕头。
云崖:云雾笼罩的山崖。
解鞍:卸下马鞍,指休息。
梵宇:佛寺。
调心:调整、平静心情。
禅庭:禅院,修行禅定的场所。
数息:一种冥想方法,通过计算呼吸来集中注意力。
石涧:山间的溪流或小河。
水流静:形容水流动的声音很轻,环境幽静。
山窗:山中的窗户。
叶去寒:落叶带走秋天的寒气,也暗示季节变换。
北阙:古代皇宫北面的门楼,代指朝廷。
驾:指帝王车驾,引申为朝政事务。
东都:古时对某些重要城市的称呼,这里泛指京都。
冠:官帽,象征官职。
翻愁:反而感到忧虑。
夜钟尽:夜晚寺庙的钟声停止,意味着时间已晚。
同志:志趣相投的朋友。
盘桓:逗留,徘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深山中的禅房里夜坐的宁静景象和心境。开篇“澡身事珠戒,非是学金丹”两句,表明诗人并不追求外在的修炼与功名,而是通过洗净身体、整理珠玉饰物来达到内心的清洁和平静。

接着,“月磴时横枕,云崖宿解鞍”两句,则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月光如同石头般坚实,夜晚在山中就寝,连马具都可以解下,不必担心。

“梵宇调心易,禅庭数息难”一段,通过对比佛教梵宇中的内心调适容易与禅修中的呼吸计数困难,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定之道的理解和体悟。

“石涧水流静,山窗叶去寒”两句,则描绘了一幅深山清泉、落叶凋零的冬日景象,展示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季节更迭。

随后,“君思北阙驾,我惜东都冠”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自己对往昔荣耀的留恋。北阙可能指的是长安城的北门,而东都则是指代指当时的都城洛阳。

最后,“翻愁夜钟尽,同志不盘桓”一段,则表达了诗人在夜深人静之际,对友人的思念无法释怀,即使钟声已歇,也不愿意盘旋于世俗纷争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清净的心境。

收录诗词(104)

江总(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 字:总持
  • 生卒年:519~594

相关古诗词

摄官梁小庙诗

畴昔游依所,今日荐樱时。

宪章诚有革,岁月遂难思。

故人独之子,官联更在玆。

虚檐静暮雀,洞户映光丝。

平生复能几,语事必伤悲。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新入姬人应令诗

洛浦流风漾淇水,秦楼初日度阳台。

玉轶轻轮五香散,金灯夜火百花开。

非是妖姬渡江日,定言神女隔河来。

来时向月别姮娥,别时清吹悲箫史。

数钱拾翠争佳丽,拂红点黛何相似。

本持纤腰惑楚宫,暂回舞袖惊吴市。

新人羽帐挂流苏,故人网户织蜘蛛。

梅花柳色春难遍,情来春去在须臾。

不用庭中赋绿草,但愿思著弄明珠。

形式: 古风

置酒高殿上

三清传旨酒,柏梁奉欢宴。

霜云动玉叶,冻水疏金箭。

羽籥响钟石,流泉灌金殿。

盛时不再得,光景驰如电。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霰]韵

雉子斑

麦垄新秋来,泽雉屡徘徊。

依花似协妒,拂草乍惊媒。

三春桃照李,二月柳争梅。

暂住如皋路,当令巧笑开。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