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李思训幸蜀图

上青天路最崎岖,藏日擎天却有馀。

既验六龙行万里,始知一卒当千夫。

望云骓稳无前马,带雨铃鸣动属车。

纵有将军天下笔,不如无逸旧时图。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登天的道路最为险峻,即使藏匿太阳也绰绰有余。
检验了六条龙(指皇帝出行的仪仗)能走万里路,才知道一个士兵的价值相当于千人。
望云骓(骏马名)稳定如山,没有前马能超越它,带着雨的铃铛声震动着随行的车辆。
纵然有英勇的将军能写出壮丽的诗篇,也不如古老图画中描绘的安宁无战事的景象更令人向往。

注释

上青天:形容极高处。
崎岖:山路不平。
藏日:比喻遮蔽阳光,形容道路之高。
擎天:支撑天空。
六龙:古代帝王出行的仪仗,象征皇权。
一卒:一个士兵。
千夫:一千人。
望云骓:名马。
属车:随从车辆。
将军天下笔:指文武双全的将军。
无逸旧时图:没有战争的宁静画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宏伟壮丽的画面,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李思训幸蜀图的赞美之情。开篇“上青天路最崎岖”勾勒出一条通向云端的险峻道路,紧接着“藏日擎天却有馀”则是对画中景象的高度评价,似乎连日月也被涵盖在这幅图画之中。

诗人随后转向历史上的六龙(即龙门关)和万里长城,用“既验六龙行万里”来比喻李思训行军之远大;“始知一卒当千夫”则是对他指挥若定、所向披靡的赞扬,意味着他的才能足以匹敌千军。

接下来的“望云骓稳无前马”描绘了画中战马威武雄壮的景象,“带雨铃鸣动属车”则是对战车声势浩大的刻画。最后两句“纵有将军天下笔,不如无逸旧时图”,诗人借此表达,即使拥有天下的兵力,也不及李思训这幅幸蜀之图的非凡。

整首诗通过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对画作的深刻理解和极高评价。

收录诗词(359)

朱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欲)。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欲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 号:潜山居士
  • 籍贯:省事老
  • 生卒年:1097—1167

相关古诗词

观诸公打马诗

酒酣侑坐展博局,分曹并进角马足。

过关验齿出天衢,入关未掩绕日轴。

十骥并驱纵来往,一将折箠制起伏。

击前叠后看腾骧,避堑守狭良局促。

缓时必若出门殿,妙处正须蚁封逐。

孙膑能令田忌胜,诸人徐贺塞翁福。

障泥在前解则行,杜蘅可采带宜速。

莫疑檀溪坠三丈,终使青云成一蹴。

吾家款段乃如狗,敢上夷涂陪骥騄。

但能书与尾而五,未免以策数曰六。

归欤秋满华山阳,苘麦倍收连苜蓿。

形式: 古风

观猎会图

一日射雉六十三,命中要是人所难。

一日射虎三十六,骁勇无前谁不伏。

沙平草软雪泥乾,手拓弓弦腰两镞。

祥麟选马捷若龙,翻身已堕双飞鹄。

拜贺将军箭有神,摩旗拍鼓轰相逐。

锦褾大袖挂虚堂,勇夫视之心发狂。

不如缓带毡车上,举酒割鲜殊不忙。

形式: 古风

观潮

海山不见两螺青,但见横江展玉城。

动地鼓鼙飞屋瓦,刺天鬐鬣斗溟鲸。

拍浮未见群儿弄,借势须令万楫迎。

俄顷日斜风欲定,向来元是一沤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过秀野亭观赵昌花

牡丹酴醾送春归,南风亦复吹戎葵。

青女不瘦芙蓉肌,雪中山茶火争辉。

此开彼落相背驰,安得坐隅皆见之。

剑南老人来解衣,好手不免如徐熙。

萧然四幅十二枝,规模一出众史卑。

妙处天授非人为,右军字画少陵诗。

后来纵好难并驰,传观左右识者谁。

爱画入骨吾一痴,惜哉不获坡谷题。

何妨扰扰俗眼疑,秀野前后花成帷,按图求之君自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