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司空席上赋

红灯初上月轮高,照见堂前万朵桃。

觱栗调清银象管,琵琶声亮紫檀槽。

能歌姹女颜如玉,解引萧郎眼似刀。

争奈夜深抛耍令,舞来挼去使人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红灯初上月儿明亮高挂,照亮堂前盛开的万千桃花。
觱篥(乐器)调音清脆如银象管,琵琶声亮如紫檀木的槽中演奏。
能歌善舞的少女容颜如美玉,引得萧郎(男子)目光如刀锋般锐利。
无奈夜深了还在抛接酒令游戏,舞动穿梭让人劳累不堪。

注释

红灯:形容夜晚灯火通明。
月轮:明亮的月亮。
堂前:厅堂前面。
万朵桃:形容桃花盛开。
觱栗:古代的一种吹管乐器。
银象管:比喻乐器声音清亮。
琵琶:弦乐器。
紫檀槽:指琵琶的木质共鸣箱。
能歌姹女:能唱歌的美丽女子。
颜如玉: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解引:懂得吸引。
萧郎:泛指青年男子。
争奈:无奈,怎奈。
抛耍令:抛接酒令的游戏。
舞来挼去:舞动穿梭。
使人劳:让人感到疲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景象,通过对灯、月、花、乐器等元素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当时奢华而热闹的聚会气氛。诗人运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将听觉与视觉的享受融为一体,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画中。

“红灯初上月轮高”两句,开篇便营造出一种节日或宴会即将开始的氛围。红灯映照着高悬的明月,光影交织,为接下来的场景定调。

“照见堂前万朵桃”一句,则是对美好景色的细描,桃花在灯光和月光的照耀下更加鲜艳,这种景致不仅赏心悦目,也隐喻着春天的到来与繁华的盛宴。

接下来的“觱栗调清银象管,琵琶声亮紫檀槽”两句,则是对乐器声音的描绘。银象管和紫檀槽的提及,不仅强化了听觉体验,也映射出宴会上的奢华与高雅。

“能歌姹女颜如玉,解引萧郎眼似刀”两句,转向了人事。这里的“姹女”和“萧郎”,分别象征着女性的温婉与男性的英俊,这种对比强调了宴会上男女的风采。

最后,“争奈夜深抛耍令,舞来挼去使人劳”两句,则透露了一种宴会即将结束,但依旧热闹非凡的情景。尽管夜已深迟,但宾客仍沉浸在歌舞之中,乐此不疲。

整首诗通过对细节的精致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盛大而奢华的宴会场景,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6)

李宣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主司王起

恩光忽逐晓春生,金榜前头忝姓名。

三感至公裨造化,重扬文德振寰瀛。

伫为霖雨曾相贺,半在云霄觉更荣。

何处新诗添照灼,碧莲峰下柳间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咏崔云娘

何事最堪悲,云娘只首奇。

瘦拳抛令急,长啸出歌迟。

只见肩侵鬓,唯忧骨透皮。

不须当户立,头上有钟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听蜀道士琴歌

至道不可见,正声难得闻。

忽逢羽客抱绿绮,西别峨嵋峰顶云。

初排□面蹑轻响,似掷细珠鸣玉上。

忽挥素爪画七弦,苍崖劈裂迸碎泉。

愤声高,怨声咽,屈原叫天两妃绝。

朝雉飞,双鹤离,属玉夜啼独鹜悲。

吹我神飞碧霄里,牵我心灵入秋水。

有如驱逐太古来,邪淫辟荡贞心开。

孝为子,忠为臣,不独语言能教人。

前弄啸,后弄嚬,一舒一惨非冬春。

从朝至暮听不足,相将直说瀛洲宿。

更深弹罢背孤灯,窗雪萧萧打寒竹。

人间岂合值仙踪,此别多应不再逢。

抱琴却上瀛洲去,一片白云千万峰。

形式: 古风

翠盖不西来,池上天池歇。

冉冉池上烟,盈盈池上柳。

生贵非道傍,不断行人手。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