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种世道衰败、人心不古的社会景象。开篇“世事浇浮后,艰难向此生”表达了诗人对当下世态的感慨,认为自古以来的美好事物已经不再,而代之的是艰辛和困苦。
接着,“人心不自足,公道为谁平”进一步指出了人的贪婪无厌和缺乏正义,这种现象让人感到愤慨,不知公正的尺度还能不能在世间找到立足之地。
“德丧淳风尽,年荒蔓草盈”则是对道德沦丧、社会风气变质的哀叹。诗中所谓的“淳风”,指的是古代那种纯朴和善良的人际关系,而今朝这种美好已不复存在;“年荒蔓草盈”则形象地描绘了岁月荒废,野草丛生,这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映射出社会的颓废和自然界的荒凉。
末尾两句,“堪悲山下路,非祗客中行”,则是在表达诗人对于当下道路多艰辛、旅途中的孤独与困顿所感到的深切哀伤。这里的“堪悲”表明了诗人的心情,似乎在说,即便是走在山下的路上,也难免感受到悲凉,因为这条路不仅仅是他一人在行。
整首诗通过对世道人心的深刻反思,表现出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状况的强烈不满和无奈,以及对于美好时代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