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霜白玉堂砌,乌啼锦树枝。
小儿誇解笛,莫向月中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冬夜景象。首句“霜白玉堂砌”,以“霜白”渲染出冬夜的清冷与静谧,“玉堂砌”则赋予了地面一种高雅而华美的质感,仿佛是用玉石铺就的台阶,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接着,“乌啼锦树枝”一句,通过乌鸦的啼叫与锦树的对比,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也暗示了夜晚的深沉与孤独。乌鸦的叫声在寂静的冬夜里显得格外刺耳,而锦树则以其鲜艳的颜色为这寒冷的夜晚增添了一抹温暖和生机。
“小儿夸解笛,莫向月中吹。”这两句则转向了对儿童生活的描绘。一个孩子自夸能吹笛子,但诗人却劝他不要在月光下吹奏,可能是因为月光下的笛声会更加凄凉,或是担心夜晚的寒冷会影响孩子的健康。这一细节体现了诗人对儿童的关爱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敏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冬夜的静美与淡淡的哀愁,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不详
明初学者。元末累举不第,后征召为集庆路(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当时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地)儒学训导,晚年结庐石门山,四方士多从学,称其为“梁五经”,著有《石门词》。《明史》有传。元末兵起,明太祖朱元璋征天下名儒修述礼乐时,他被征任,时年已六十有余。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为推服。书成后,将就官,他以老病辞,归里
豫章城外发春帆,西望岷峨落日酣。
故国蚕丛随地迥,浮云鸟道与天参。
政行定布秋官令,赋就多逢蜀客谈。
他日绣衣归阙下,还因鸿雁忆江南。
明经应诏唐公子,价比玙璠英妙年。
长安跃马志千里,东鲁获麟书一编。
路入淮河青树里,家邻海岱白云边。
郡国荐书多秀彦,汉廷惟爱董生贤。
华省归来栖莫鸦,层轩开处对明霞。
竹边琴鹤心如水,郭里林塘客是家。
碧玉调高风自起,玄裳舞罢月初斜。
昼閒更喜诗清绝,白石苍苔松正花。
飞楼高出对山坳,千丈瑶林耸翠梢。
桂花结得月中实,松叶构成云里巢。
散帙群鸦绕茅屋,钩帘一鹤下江郊。
山中习气爱淳朴,高尚何妨世俗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