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西南振响使人惊,未必秋声作此声。
万骑奔驰鼙鼓动,千夫翻踏桔槔鸣。
初疑潮汐还疑雨,只在山林不在城。
人道今年丰稔兆,灯前起舞待天明。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发生在深山中的秋夜之景。开篇“西南振响使人惊,未必秋声作此声”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秋天的声音非比寻常,不仅仅是秋风的呼啸,而是更为强烈的自然之音,如同远方传来的战鼓声。紧接着,“万骑奔驰鼙鼓动,千夫翻踏桔槔鸣”两句,以军队行进的壮观场景,形象地描绘出这突如其来的声音是如何震撼人心。
诗人在接下来的“初疑潮汐还疑雨,只在山林不在城”中,用了反复疑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这种声音来源的迷惑和探索,这种声音既像潮水涌动,又如暴雨倾盆,但最终发现它只存在于深邃的山林之中,而非城市的声音。
最后,“人道今年丰稔兆,灯前起舞待天明”两句,则是转折点。诗人通过人们对丰收景象的喜悦,以及在灯光下翩翩起舞的情形,表达了尽管外界声音巨大,但人们依然期待着黎明到来,带来的不仅是新的一天,也有可能是新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事的细腻描绘,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竹筇轻健草鞋宽,野外消磨半日閒。
病叶已霜犹恋树,片云欲雨又归山。
灯分寺塔晴偏见,水隔渔家夜不关。
愧我莫如霜上鹭,霎时飞去便飞还。
不负平生下泽车,宦游卜宅亦村墟。
家贫累重须干禄,官冷身閒可读书。
高柳每闻莺娅姹,破篱时度竹萧疏。
西南林壑堪娱晚,静看飞云自卷舒。
抱膝坐终日,澹然忘是非。
纵令官未满,已与世相违。
古道平芜合,谁家新燕归。
年荒烟火歇,空老一山薇。
秋风袅袅雨潇潇,兀兀郊居出市遥。
未欠三杯通大道,且欣九日是明朝。
篱边旧菊犹堪摘,天末新鸿不可招。
莫恨登高无脚力,强支湘竹造山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