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田上人

竹筇轻健草鞋宽,野外消磨半日閒。

病叶已霜犹恋树,片云欲雨又归山。

灯分寺塔晴偏见,水隔渔家夜不关。

愧我莫如霜上鹭,霎时飞去便飞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手持竹杖轻盈,穿着宽松草鞋,漫步野外度过半个悠闲的下午。
虽然树叶已经霜染,但仍依恋着大树;一片乌云预示下雨,却又归向山间。
夜晚,寺庙和塔的灯光在晴空中格外分明,而渔家被水面隔开,夜晚的宁静不受打扰。
我感到惭愧,不如那栖息在霜中的白鹭,瞬间飞起又瞬间返回。

注释

竹筇:竹制的手杖。
轻健:轻盈且健步。
草鞋:用草编织的鞋子。
野外:户外的田野。
消磨:消遣时光。
病叶:被霜打过的叶子。
犹恋:仍然依恋。
片云:一片乌云。
欲雨:即将下雨。
归山:返回山中。
灯分:灯光分开。
寺塔:寺庙或塔。
晴偏见:在晴天特别明显。
水隔:被水面隔开。
渔家:渔夫的住所。
愧我:我感到惭愧。
霜上鹭:霜中的白鹭。
霎时:瞬间。
飞去便飞还:飞起来就立刻回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图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平淡生活的向往。

“竹筇轻健草鞋宽,野外消磨半日閒。”这里通过简单的生活工具——竹制的筇和草编成的鞋,以及在野外随意地打发时间,展示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状态。

“病叶已霜犹恋树,片云欲雨又归山。”诗人观察到即将凋零的树叶仍然依恋着生命之源——树木,以及天气变化中云彩聚集在山间,似乎也在表达一种对自然界生灵不舍昼夜的情感。

“灯分寺塔晴偏见,水隔渔家夜不关。”这里描写了远处的寺庙塔尖在晴朗天气下显现,以及诗人与渔夫家隔水相望,却没有心里的挂念。这种描写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感。

“愧我莫如霜上鹭,霎时飞去便飞还。”诗人通过比喻自己不如停留在霜冻之上的鹭鸶,表达了一种对自由自在生活状态的向往,以及对于生命流转、时光变迁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然,以及对大自然的深切情感。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官冷

不负平生下泽车,宦游卜宅亦村墟。

家贫累重须干禄,官冷身閒可读书。

高柳每闻莺娅姹,破篱时度竹萧疏。

西南林壑堪娱晚,静看飞云自卷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抱膝

抱膝坐终日,澹然忘是非。

纵令官未满,已与世相违。

古道平芜合,谁家新燕归。

年荒烟火歇,空老一山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明朝

秋风袅袅雨潇潇,兀兀郊居出市遥。

未欠三杯通大道,且欣九日是明朝。

篱边旧菊犹堪摘,天末新鸿不可招。

莫恨登高无脚力,强支湘竹造山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朋酒

朋酒朝朝乐,乡心夜夜愁。

朱云难作吏,宋玉易悲秋。

陵谷何曾改,田园未可求。

南来几鸿雁,亦为稻粱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