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

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

腾转风火来,假合作容貌。

灭除昏疑尽,领略入精要。

澄虑观此身,因得通寂照。

朗悟前后际,始知金仙妙。

幸逢禅居人,酌玉坐相召。

彼我俱若丧,云山岂殊调。

清风生虚空,明月见谈笑。

怡然青莲宫,永愿姿游眺。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无边的梦境中,唯我最先觉醒。
如同风火般迅速变化,假装成各种面貌。
消除困惑与疑惑,深入领悟核心要义。
清晰思考自身,从而通晓寂静的智慧。
洞察过去和未来,方知金仙的奥妙。
有幸遇见修禅之人,邀请我共饮玉杯。
我们仿佛都失去了自我,但云山间的对话并无差异。
清风在虚空中吹过,明亮的月光照亮我们的谈笑。
在宁静的青莲宫中,我心愉悦,渴望长久地游览欣赏。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达到心灵澄明的境界。开篇"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如梦的醒悟与超脱。接下来的"腾转风火来,假合作容貌"则是说在这种精神状态下,即使面对风霜和烈火,也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不被外界所扰。

"灭除昏疑尽,领略入精要"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真理的追求与领悟,已经达到了极致。"澄虑观此身,因得通寂照"则是在这样的心境中,观察自身,也获得了一种内在的光明。

"朗悟前后际,始知金仙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所谓"金仙"(即修炼成仙)的认识。接着"幸逢禅居人,酌玉坐相召"则是说在这样的悟境中,与那些同样修行的人相遇,如同共享美酒,彼此招待。

"彼我俱若丧,云山岂殊调"意指诗人与这些修行之人都已经超越了常人的境界,就像云山一样,无需多言,心灵的交流是无声的。"清风生虚空,明月见谈笑"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又明亮的心灵状态。

最后"怡然青莲宫,永愿姿游眺"则是诗人对于那种精神世界的向往与享受,就像在清凉的荷花池中漫步一样,是一种永恒的追求。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李白超凡脱俗、追求心灵自由和对生命本质深刻领悟的一面。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

康乐上官去,永嘉游石门。

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

我来游秋浦,三入桃陂源。

千峰照积雪,万壑尽啼猿。

兴与谢公合,文因周子论。

扫厓去落叶,席月开清樽。

溪当大楼南,溪水正南奔。

回作玉镜潭,澄明洗心魂。

此中得佳境,可以绝嚣喧。

清夜方归来,酣歌出平原。

别后经此地,为余谢兰荪。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

安石泛溟渤,独啸长风还。

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

灵异可并迹,澹然与世闲。

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攀。

徵古绝遗老,因名五松山。

五松何清幽,胜境美沃州。

萧飒鸣洞壑,终年风雨秋。

响入百泉去,听如三峡流。

剪竹扫天花,且从傲吏游。

龙堂若可憩,吾欲归精修。

形式: 古风

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

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

回飙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

气清岳秀有如此,郎将一家拖金紫。

门前食客乱浮云,世人皆比孟尝君。

江上送行无白璧,临歧惆怅若为分。

形式: 古风

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绿水接柴门,有如桃花源。

忘忧或假草,满院罗丛萱。

暝色湖上来,微雨飞南轩。

故人宿茅宇,夕鸟栖杨园。

还惜诗酒别,深为江海言。

明朝广陵道,独忆此倾樽。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