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百舌

四序循环机不息,百花独梅先占得。

纷纷红紫未动头,飞蝶游蜂圣得识。

数声啼破枝头春,来从何处绿杨阴。

黄鹂钳口燕无语,是甚娇声敢啭禽。

梨花院落如飞雪,百样间关调巧舌。

工兼众语媚韶华,一部笙簧长按节。

东君拂袖赏音稀,寂寞无言蒿下飞。

一春滕口说底事,徒尔贻笑诸羽衣。

人生可以直则直,万言万当岂如默。

三年不鸣忽一鸣,惊动东西与南北。

形式: 古风

翻译

四季更替不停歇,梅花最先独占春色。
众多花朵尚未绽放,只有飞蝶蜜蜂能辨识这早春之景。
几声鸟鸣打破枝头宁静,它们来自那绿色杨柳的阴凉处。
黄鹂和燕子无声,是何种娇嫩声音敢于在鸟群中歌唱。
梨花如飞雪洒满院落,各种鸟儿以巧妙的鸣声调和。
工整的鸣唱迎合着美好的时光,笙笛合奏着悠长的旋律。
春神很少听到这样的音乐,他在草丛中默默飞过。
春天过去了,不知鸟儿在说什么,只留下笑声给穿羽衣的人们。
人生应直言无讳,多言不如沉默。
长久不鸣后的一次鸣叫,震惊了天地四方。

注释

四序:四季。
百花独梅:众多花朵中梅花最先开放。
飞蝶游蜂:蝴蝶和蜜蜂。
啼破:鸟鸣声打破。
绿杨阴:绿色的杨柳树荫。
钳口:闭嘴,此处形容黄鹂不鸣。
一部笙簧:笙和簧管乐器。
东君:春神。
蒿下:草丛中。
徒尔:白白地,徒然。
诸羽衣:指鸟类。
直则直:直接坦率。
惊动东西与南北:形容影响广泛。

鉴赏

这首宋诗《和百舌》由赵希逢所作,通过对四季更替中梅花的独特绽放,描绘了春天的生机盎然。诗人以“四序循环机不息,百花独梅先占得”开篇,赞美梅花在万物复苏之前傲然开放,象征着坚韧与早春的气息。

接下来,“纷纷红紫未动头,飞蝶游蜂圣得识”一句,通过描写蝴蝶蜜蜂对梅花的亲近,进一步凸显梅花的与众不同。诗人以“数声啼破枝头春”描绘百舌鸟的鸣叫,暗示春天的到来,而“来从何处绿杨阴”则增添了神秘感。

“黄鹂钳口燕无语,是甚娇声敢啭禽”两句,对比黄鹂和燕子的沉默,突出百舌鸟婉转的歌声,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梨花盛开的场景被比喻为“飞雪”,“百样间关调巧舌”形容百舌鸟的歌唱技巧高超。

“工兼众语媚韶华,一部笙簧长按节”运用音乐的意象,赞美百舌鸟如同音乐家般为春天献唱。然而,“东君拂袖赏音稀,寂寞无言蒿下飞”又流露出一种清冷之感,暗示百舌鸟的鸣叫虽美,但欣赏者寥寥。

最后,“一春滕口说底事,徒尔贻笑诸羽衣”表达了诗人对于百舌鸟突然鸣叫的疑惑,认为它的鸣叫可能并无实际意义,只会引来他人嘲笑。然而,“人生可以直则直,万言万当岂如默”借百舌鸟的鸣叫,引出人生的哲理:有时候沉默比多言更有力量。

全诗以百舌鸟的鸣叫为线索,寓言式地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语言优美,富有深意。

收录诗词(168)

赵希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寿昌道中

债甘偿道路,脚惯踏江村。

蓦地心生愧,何人日掩门。

安贫居陋巷,无事对清樽。

我亦动思静,此怀与谁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和杨花(其二)

禀受天香兼国色,一枝漏却春信息。

断桥寂莫黄昏时,何人前村雪里归。

五出六出誇两样,只将一眼为识赏。

相看如昨不世情,超然风度不与京。

有时冷浸月华白,不学寿阳点宫额。

四时留得伴眼前,不妨长作陇头客。

形式: 古风

和邻女搔绵吟

门外数声风动竹,知是客来憩舆辐。

嫣然一笑为谁开,眼前喜见人如玉。

奚奴侧背□锦囊,共看娇容理蟹筐。

可堪清晓正凝霜,冰箸入手生寒芒。

袜尘微动缫车索,三尺龙孙横左握。

初方一缕渐如纶,衮衮不断巧绵络。

沿淮土旷人更稀,未冬寒风已透帏。

闲田不种木棉树,卒岁可怜无褐衣。

岭南弥望无处著,堪与梨云同寞寞。

收来比屋机杼鸣,谁复号寒叹落魄。

形式: 古风

和夜读离骚

孤忠烈日与秋霜,千古英魂在水央。

掩卷长吁悲往事,挑灯痛饮坐寒窗。

始终与国当同戚,愤抑沉身亦近狂。

狼跋等诗今可覆,怡然意味最深长。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