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十七首(其十三)

览镜在中夜,莫辨影与形。

人苦不自知,所赖友与朋。

圭璧贵攻瑕,龙阿期发硎。

如何末世士,怀利忘平生。

责望疑似间,谗间忽然兴。

陈张交里门,白刃生侯王。

富贵尚相负,贫贱宁相能。

结交始以义,全交终以明。

安得兼黄金,以铸鲍子灵。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感怀十七首(其十三)》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全诗通过对比和隐喻,表达了对友情、品德、社会风气以及人性的深刻思考。

首句“览镜在中夜,莫辨影与形”,诗人深夜独自照镜,难以分辨镜中的自己是影还是形,暗喻人生如镜,真假难辨,引出对自我认知的探讨。接着,“人苦不自知,所赖友与朋”指出人们往往难以认清自我,需要朋友的帮助来了解真实的自己。

“圭璧贵攻瑕,龙阿期发硎”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人的品德比作珍贵的玉器和龙阿(一种传说中的神兽),强调了改正错误、提升自我品质的重要性。而“如何末世士,怀利忘平生”则批评了在乱世中,一些人为了私利而忘记初心,道德沦丧的现象。

“责望疑似间,谗间忽然兴”描绘了社会上因误解和谣言导致人际关系破裂的情景,揭示了信任危机和谣言的危害。“陈张交里门,白刃生侯王”进一步说明了在利益冲突下,即使是亲密的朋友也可能反目成仇,甚至导致悲剧的发生。

“富贵尚相负,贫贱宁相能”反映了社会阶层差异带来的冷漠和背叛,强调了人性在不同境遇下的复杂性。“结交始以义,全交终以明”则表达了真正的友谊应基于道义和智慧,而非物质或地位。

最后,“安得兼黄金,以铸鲍子灵”表达了诗人希望拥有像鲍叔牙那样高尚的品德和智慧,能够超越物质,以真挚的友情和高尚的道德影响他人的心愿。

整首诗通过深邃的思考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品德、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感怀十七首(其十四)

著我远游冠,插我忘归羽。

命驾将何之,三星在南户。

夕鸟下高林,翩翩赴其侣。

人生各有志,荣辱何常主。

浩歌击白石,与此聊终古。

谁能共碌碌,身没名不举。

蒿里足黄尘,徒增一棺土。

形式: 古风

感怀十七首(其十五)

豫章下山时,顾与山灵语。

不为栋与楹,慎勿为木偶。

木偶盛容姿,曳裾复拱手。

大匠持斧斤,视之若无有。

叔孙名大儒,绵蕞何草草。

萧何刀笔吏,无功独居首。

形式: 古风

感怀十七首(其十六)

人饮浊河水,不食古井泉。

古井非不清,浊河诚有源。

大人略细故,琐琐安足论。

鹦鹉立樊笼,焉用能人言。

苍鹰无羽仪,一日翔九天。

形式: 古风

感怀十七首(其十七)

秋气不成寐,出户月皎皎。

我生多忧虞,及壮已衰老。

如彼霜下叶,未落忽先槁。

当前一尊酒,举觞问苍昊。

毕昴出东方,天阶静如扫。

玉衡无右移,白日不西晓。

如何六合内,有此颠与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