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但能之守浔州

循吏古犹少,岭民今未苏。

丁宁烦诏旨,推择得吾徒。

根本谁深念,诗书计不迂。

惟应敦此意,岂但应时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古代循吏仍然稀少,岭南百姓仍未复苏。
频繁叮嘱皇帝的命令,选拔出像我一样的官员。
有谁真正关心根本问题,计划不走常规路线。
只应坚持这样的理念,岂止是为了应付一时之需。

注释

循吏:廉洁奉公、爱护百姓的地方官。
古犹少:在古代也较少见。
岭民:岭南地区的百姓。
未苏:尚未恢复生机。
丁宁:反复叮嘱。
诏旨:皇帝的命令。
推择:选拔。
吾徒:我们这类人。
根本:国家的根本问题。
深念:深入思考和关心。
诗书:文化和教育。
计不迂:计划不走常规,灵活变通。
敦:重视并坚持。
岂但:不仅仅。
时须:暂时的需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栻的《送但能之守浔州》,通过对古今吏治状态的反思,表达了对朋友但能出任浔州县令的期许与祝福。诗中的“循吏古犹少”指的是历史上清廉的官员很少,现实中仍有不少百姓未能得到好好的治理。而“岭民今未苏”则表明山区人民至今尚未恢复安宁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丁宁烦诏旨,推择得吾徒”表达了对朋友被精心挑选出来担任官职的肯定,同时也暗含着对其能担此重任的信心。

“根本谁深念,诗书计不迂”一句,显示出诗人对于根深蒂固的文化教育和深厚的文学功底给予高度评价,并非徒有虚名。最后两句“惟应敦此意,岂但应时须”则强调了朋友在任期中应当坚持这一美好品质,不仅是为了回应时代的需要,更是对其个人的期待与要求。这一诗句既表达了对友情深厚的情感,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官员形象的追求。

收录诗词(551)

张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 号:南轩
  • 籍贯: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
  • 生卒年: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送李崧老归闽二首(其二)

公事妨开卷,遐征念索居。

能来数月款,端为百忧纾。

师友洛川上,人才元祐初。

归来有新益,不惜几行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送李崧老归闽二首(其一)

历数勋贤后,如君到眼希。

胸中蕴金石,笔下出珠玑。

倾盖嗟何晚,临流又送归。

他年傥相忆,寻我钓鱼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李新州

清绝湘南地,乡间见老成。

蔽棠方有望,折柳却关情。

侧听舆人诵,还新月旦评。

相望幸邻壤,犹得借馀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周畏知二首(其二)

半世功名误,苍颜幕府游。

文辞追楚些,得失付阳秋。

荐牍方交上,衡门岂重留。

青云看稳去,快处一回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