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道中呈贾九

永春春不断,桑柘满林丘。

云薄无多雨,山清即是秋。

浅沙寒立鹭,小径晚归牛。

不惯同为客,逢人问宿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永春的春天永远不会结束,桑树和柘树遍布山丘。
云层稀薄,雨水不多,山色清明,仿佛已是秋天。
浅滩上白鹭孤独地站立,傍晚的小路上有牛儿归家。
我不习惯总是做客人,遇到人就询问住宿的地方。

注释

永春:指地名,永春县。
桑柘:桑树和柘树,古代常用作养蚕的树木。
丘:小山丘。
云薄:云层稀疏。
无多雨:雨水不多。
山清:山色清新。
即是:就是。
寒立:在寒冷中站立。
鹭:鹭鸟。
晚归:傍晚归来。
牛:牛。
不惯:不习惯。
同为客:总是做客人。
逢人:遇到人。
问宿头:询问住宿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田园风光图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和对归属感的渴望。开篇“永春春不断,桑柘满林丘”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生命力旺盛的情形,桑树与柘树覆盖着连绵起伏的小丘,展现出一片繁茂的景象。

紧接着,“云薄无多雨,山清即是秋”则暗示了季节的转换,即使天气不见多云,也不必下雨,但山色已然变得清新,是时候进入了秋季。诗人捕捉到了自然界中微妙的变化。

“浅沙寒立鹭,小径晚归牛”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鹭在浅沙滩上站立,感受着秋日的寒意;小路上牛群缓缓归来,显现出一天即将结束时的平和画面。

最后,“不惯同为客,逢人问宿头”表达了诗人对于异乡生活的不习惯,以及对家乡的思念。每当遇到行人,总是询问对方是否知道自己所住之处的情况,这里的“宿头”代指远方的故土和亲人的居所,流露出浓重的乡愁。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是一首充满生活情趣和哲理思考的好诗。

收录诗词(313)

刘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用韵自述

掩关谁复抱琴来,静坐工夫欲换胎。

事到平心方是道,行希前哲奈非才。

镜中华发侵寻矣,松下衰翁矍铄哉。

畎亩未能忘一饭,经纶犹愿济云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白石洞

片石立云端,群峰向下看。

夜坛星斗近,秋阁洞天寒。

泉滴疑传漏,人危怯倚阑。

降魔孤剑在,却并御书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立春

腊月廿四夕,冷坐梅花州。

无梦到金马,有诗迎土牛。

半生常见肘,一岁又从头。

形影人相释,先生达理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寺居

寺居贫亦乐,多被忆家分。

井脉寒生雾,钟声远入云。

青松知出处,白发耐耕耘。

此地民风古,如何弄梃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