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过下渚湖

湿云堆雨未全轻,啅鹊翻枝已唤晴。

含雨落花空泪眼,袭衣香草欲知名。

细泉入竹通幽意,孤策侵苔记独行。

不醉河阳芳树底,乱山携酒过清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湿云堆积的雨水还未完全消散,喜鹊在树枝上翻飞呼唤晴天的到来。
带着雨珠的花朵仿佛含泪的眼眸,香气四溢的草叶让人想要知道它们的名字。
细流穿过竹林传达出深远的意境,孤独的手杖沾满青苔记录着独自的行程。
我不会沉醉在河阳的美好花树下,而是带着酒穿越乱山度过清明节。

注释

湿云堆雨:形容云层厚重,雨水积聚。
啅鹊:鸟名,喜鹊。
翻枝:在树枝上翻飞。
含雨落花:带有雨珠的花朵。
空泪眼:像含泪的眼睛。
袭衣香草:香气四溢的草叶。
细泉入竹:细流穿过竹林。
孤策侵苔:孤独的手杖沾满青苔。
河阳芳树:河阳的美好花树。
乱山:连绵起伏的山峦。
清明:中国传统节日,通常有扫墓和踏青活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郊游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自然之美,情感真挚。

"湿云堆雨未全轻,啅鹊翻枝已唤晴"两句勾勒出一场即将散去的细雨和初现的晴空,鸟儿在枝头欢唱,渲染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含雨落花空泪眼,袭衣香草欲知名"中的“含雨”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春雨中花瓣轻拂的细致感受,而“袭衣香草欲知名”则透露出诗人对周遭自然景物的好奇与探索之心。

"细泉入竹通幽意,孤策侵苔记独行"两句通过水流穿过竹林和脚步踏在苔藓上的描写,传达了诗人独自漫游时的心境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不醉河阳芳树底,乱山携酒过清明"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景致难以忘怀,即便是在饮酒畅谈中也无法释怀的意境,以及他愿与友人一同携酒游历于清明时节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象丰富,抒情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致的热爱和对自然深刻的情感。

收录诗词(483)

毛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 字:泽民
  • 籍贯: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
  • 生卒年:1056——?约1124

相关古诗词

属者观池槛清明泉激石立芦丛交碧文禽并绚翛然发湖山之远态无辇毂之浮埃杜子美云朱门之泥涂士子不见其泥涂良非是也

图书多似道家山,池槛清虚不绮纨。

万壑春藏三石秀,五湖秋入两芦寒。

冰泉喷激珠成贯,绣羽沉浮花作团。

谁伴玉皇香案吏,光风霁月在阑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登普宁寺岁寒庵面江山之胜令人欲赋而长老因公出诗集相示作此诗谢之

此老诸缘薄,诗情忽漫深。

敲门移稳字,弹指得真心。

松竹藏幽讨,溪山助苦吟。

解鞍聊为赋,去不负登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谢陈进士见示诗赋并以为别

陈子赋可喜,十诗仍好辞。

亦云馀事尔,何累壮夫为。

语浸初已漫,笔峰时出奇。

息肩当益学,葵圃未应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谢郭倅见访

及榻青苔叠乱钱,端知肮脏倚门边。

蒿莱岁晚荒三径,殽酒人疏问一廛。

懒慢容教著帽进,传呼惊起藉糟眠。

分庭未觉题舆宠,下士徒知公子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