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拟诗偏不类,又送上人归。
寄世同高鹤,寻仙称坏衣。
雨行江草短,露坐海帆稀。
正被空门缚,临岐乞解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端所作,名为《送惟良上人归润州》。从内容来看,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不舍,以及对于修行者的敬仰之情。
“拟诗偏不类”,开篇即表明诗人在创作时的心境与常态不同,可能是因为送别的场合让他感到格外沉重。"又送上人归",则点出诗的主题,是送别一位修行者返回润州。
“寄世同高鹤”,这里的“高鹤”比喻着修行者的清高脱俗,与世俗生活保持距离。而“寻仙称坏衣”,则是对这位修行者穿着简陋,却依然坚持求索真理的赞美。
"雨行江草短,露坐海帆稀",诗人通过自然景象来描绘送别时的氛围。细雨中江边的野草显得萧瑟,而远处的大海上船帆稀少,这些景象都增添了离别时的寂寞和淡淡忧伤。
"正被空门缚,临岐乞解围",这里“空门”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禅定,修行者在追求心灵自由的过程中,反而感到一种精神上的束缚。"临岐乞解围"则是诗人向这位即将离去的朋友请求,在他面对困境和挑战时能够得到解脱和指引。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者坚守精神追求的钦佩,以及对友情深厚的不舍。语言简洁自然,意境幽远,充分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不详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适来世上岂缘名,适去人间岂为情。
古寺山中几日到,高松月下一僧行。
云阴鸟道苔方合,雪映龙潭水更清。
法主欲归须有说,门人流泪厌浮生。
昔闻公族出,其从亦高车。
为善唯求乐,分贫必及疏。
身承汉枝叶,手习鲁诗书。
尚说无功德,三年在石渠。
遥想隋堤路,春天楚国情。
白云当海断,青草隔淮生。
雁起斜还直,潮回远复平。
莱芜不可到,一醉送君行。
梨花开上苑,游女著罗衣。
闻道情人怨,应须走马归。
御桥迟日暖,官渡早莺稀。
莫遣佳期过,看看蝴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