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皎然上人归山

适来世上岂缘名,适去人间岂为情。

古寺山中几日到,高松月下一僧行。

云阴鸟道苔方合,雪映龙潭水更清。

法主欲归须有说,门人流泪厌浮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来到世间难道只为名声?离开人世难道仅因情感?
在古老的山寺中不知过了多少天,月光下只有僧人独行。
云雾笼罩的山路长满青苔,积雪映照下的龙潭水格外清澈。
佛法的主宰若要归去,必有深意,门徒们却因厌倦红尘而落泪。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端所作,名为《送皎然上人归山》。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朋友离别之情以及对佛法的向往。

"适来世上岂缘名,适去人间岂为情。" 这两句是说在尘世间的人们往来,是因为名利还是因为真感情,这是一个深刻的哲理问题,也隐含诗人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

"古寺山中几日到,高松月下一僧行。" 这里写出了皎然上人即将归于山中的古寺,和他在明亮的月光下独自一人行走的情景,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云阴鸟道苔方合,雪映龙潭水更清。" 这两句描绘了自然界的宁静与纯洁,通过云雾中的小路和积雪后的潺潺溪流,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法主欲归须有说,门人流泪厌浮生。" 法主指皎然上人,他们即将离开尘世,返回山中,这让在寺庙中的门人感到不舍,流下眼泪,同时也表达了对红尘生活的厌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对佛法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净化的心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朋友离别之情的深切感慨。

收录诗词(242)

李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 字:正已
  • 籍贯:自号衡岳幽
  • 生卒年:约737年—约784年

相关古诗词

送铜泽王归城

昔闻公族出,其从亦高车。

为善唯求乐,分贫必及疏。

身承汉枝叶,手习鲁诗书。

尚说无功德,三年在石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送新城戴叔伦明府

遥想隋堤路,春天楚国情。

白云当海断,青草隔淮生。

雁起斜还直,潮回远复平。

莱芜不可到,一醉送君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窦兵曹

梨花开上苑,游女著罗衣。

闻道情人怨,应须走马归。

御桥迟日暖,官渡早莺稀。

莫遣佳期过,看看蝴蝶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雍丘任少府

丛车饯才子,路走许东偏。

远水同春色,繁花胜雪天。

鸟行侵楚邑,树影向殷田。

莫学生乡思,梅真正少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