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将军

明光细甲照铔鍜,昨日承恩拜虎牙。

胆大欲期姜伯约,功多不让李轻车。

青巾校尉遥相许,墨槊将军莫大誇。

阙下来时亲伏奏,胡尘未尽不为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明亮的铠甲映照着宝剑,昨日蒙受恩典授予虎符。
胸怀壮志期待如姜伯约般英勇,功劳众多不逊于李轻车。
年轻的将领们远望赞许,墨色长矛的将军莫要自夸。
陛下驾临时我亲自进言,直到胡尘消散我不会归家。

注释

细甲:精致的铠甲。
铔鍜:宝剑。
虎牙:古代军事符信,象征权力。
姜伯约:指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姜维,以智勇著称。
李轻车:可能指李广一类擅长骑射、行动迅速的将领。
青巾校尉:古代武官,戴青色头巾的低级将领。
墨槊:黑色的长矛。
阙下:皇宫之下,指皇帝身边。
亲伏奏:亲自进呈奏章。
胡尘:借指战争或敌人的势力。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即将赴任的壮观场景,诗人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示了刘将军的英勇和功绩。

首句“明光细甲照铔鍜”以鲜明的词汇展现了将军盔甲的辉煌与坚固,传递出一股威武之气。紧接着,“昨日承恩拜虎牙”则透露出这位将军受到了皇上的特别恩赐,其地位和影响力不言而喻。

“胆大欲期姜伯约,功多不让李轻车。”这里通过与历史上著名勇士姜伯约、李轻车的比较,强调了刘将军的胆识和战绩,使人感受到其非凡的武略和英雄气概。

“青巾校尉遥相许,墨槊将军莫大誇。”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远方赠别的情景,以及对未来征途上的期许与鼓励。诗人通过“青巾”、“校尉”等字眼,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古色古香的时代背景。

“阙下来时亲伏奏,胡尘未尽不为家。”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刘将军即将启程,面对未来的战场而非家园,表现出一位武将对于职责和使命的坚定与执着。同时,“阙下来时”、“亲伏奏”的用词,也让人感受到皇权与个人之间微妙的情感纽带。

整首诗通过对刘将军的赞誉,展现了唐代文人对于武将崇高品格和英勇事迹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边疆稳定与国家安危的关注。

收录诗词(164)

韩翃(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 字:君平
  • 籍贯:南阳(今河南南阳)
  • 生卒年:754

相关古诗词

送江陵元司录

新领州从事,曾为朝大夫。

江城竹使待,山路橘官扶。

片雨三江道,残秋五叶湖。

能令诗思好,楚色与寒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送齐明府赴东阳

绿丝帆繂桂为樯,过尽淮山楚水长。

万里移家背春谷,一官行府向东阳。

风流好爱杯中物,豪荡仍欺陌上郎。

别后心期如在眼,猿声烟色树苍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冷朝阳还上元

青丝䋏引木兰船,名遂身归拜庆年。

落日澄江乌榜外,秋风疏柳白门前。

桥通小市家林近,山带平湖野寺连。

别后依依寒食里,共君携手在东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寿州陈录事

寿阳南渡口,敛笏见诸侯。

五两楚云暮,千家淮水秋。

开帘对芳草,送客上春洲。

请问山中桂,王孙几度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