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求人谀鬼果何为,翻忆谋亲入仕时。
寄谢韩公莫相挽,山妻元不解啼饥。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刘因所作的《戏题李渤联德高蹈图四首》中的第二首。诗中以戏谑的口吻,表达了对追求名利、阿谀奉承行为的讽刺与批判。
首句“求人谀鬼果何为”,直截了当地指出那些为了追求名利而讨好他人、奉承鬼神的行为,这种行为究竟有何意义?接着,“翻忆谋亲入仕时”,诗人转而回忆起自己当初为了家庭和仕途而努力奋斗的日子,对比之下,显得讽刺意味十足。
“寄谢韩公莫相挽”,诗人以韩公自喻,向那些试图拉拢自己的人发出警告,意在表明自己不会被轻易诱惑,同时也暗含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最后,“山妻元不解啼饥”,用妻子不懂得哭泣饥饿来比喻自己坚守清贫、不为名利所动的决心,同时也暗示了对当时社会物质追求过度的批评。
整首诗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虚伪与贪婪,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态度,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不详
诗人。初名骃,字梦骥。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建祠堂
伦理天生有自然,莫言家累损清閒。
何人会我图中意,说似阳城与鲁山。
诸生课罢弄烟霞,纺绩乘閒为煮茶。
白鹿高风有谁继?草堂贫女晦庵家。
灯火幽窗拟对谈,十年不到二龙潭。
白云吹作山前雨,应报高僧不在庵。
雪拥闲门尽未除,小斋人道似禅居。
年来日历无多事,只有求方与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