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何年现采虹,悬足控西东。
两地烟波隔,一天风月同。
橹声摇雁柱,檐影覆龙宫。
雠虏曾垂钓,谁收饵虏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垂虹桥景象,通过对比和想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
"何年现采虹,悬足控西东。" 这两句开篇便以宏伟的画面展现了垂虹桥的壮观,"采虹"指的是彩虹,但这里更像是在形容桥的雄伟和高大,如同彩虹横跨天际。而"悬足控西东"则强调了桥梁的宏大,它如同一只巨手,从天而降,将东西两岸紧紧相连。
"两地烟波隔,一天风月同。" 这两句写出了桥梁连接两岸,不仅是物质上的联系,更是精神上的统一。尽管两岸有山水相隔,但在这座桥下,风和月都是共通的,是超越物理空间的精神纽带。
"橹声摇雁柱,檐影覆龙宫。" 橹声即是木制结构如桥梁或船只在风中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垂虹桥在风中所发出的声音,而"檐影覆龙宫"则是在说桥的阴影似乎要覆盖古老的龙宫,增添了一种历史沧桑之感。
"雠虏曾垂钓,谁收饵虏功。" 这两句诗引出了历史上的渔人和他们的捕鱼技巧,但却反问现在有谁能继承这种技艺,表达了对传统技艺流失的惋惜。
整首诗通过描绘垂虹桥的壮丽景象和深邃意境,展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怀念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关切。
不详
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
秋院稚凉生,看书睡未能。
扇閒萤扑袂,窗破鼠窥灯。
晚境物华异,清宵道气增。
邻家犹不寐,席地话丰登。
轩冕委尘埃,今人为古哀。
百年丘陇废,几个子孙来。
蔓草栖朝露,穷猿泣夜台。
世间类如此,当乐且衔杯。
占得中吴第一清,莼鲈里社可鸥盟。
七层灯火重湖影,千尺阑干两市声。
欸乃歌分长短律,往来帆带古今情。
三高岂是无名利,祗与时人有重轻。
汉庭延寿丹青名,解使蛾眉休甲兵。
之子懒作乃翁画,直向梅花苦用情。
笔端不复污脂粉,临成天地无边清。
更将此意语君复,岁寒应与孤山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