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水回舟漏几溺

清游夙所嗜,投老兴未已。

一朝得良俦,投袂为之起。

龙山屐既蹑,蓝水舟亦舣。

复访清泉境,三宿石林趾。

叶氏好弟兄,坚留酣酒醴。

屡辞不听去,维絷久乃弛。

遂乘一败艇,夜溯潮江水。

中流遭垫溺,指顾有生死。

既类投湘屈,复近捉月李。

云庄得神助,跃出洪波里。

长呼施援手,臂与老猿似。

唐生脱靴袜,投弃如敝屣。

乱江上崩岸,赤脚不顾礼。

空津稍骈集,尺地仅盈咫。

前江后畎浍,拟步辄倾圮。

既为屈蠖蹲,复作拳鹭峙。

顷之云益黑,四顾无托止。

复赖云庄仙,指挥命舟子。

竟将补天术,塞却漏船底。

仍逆冲波急,直榜慈溪涘。

已瞻旧馆近,舍舟同步履。

叩门诉馆人,慰藉杂悲喜。

咄兹六尺躯,忽忽当暮齿。

危涂冒险艰,到今知有几。

君子处斯世,真与此舟比。

倾覆乃其宜,得济诚幸尔。

因歌戒溺篇,持用谢知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戴良在晚年时的一次冒险旅程。他热爱清游,尽管年事已高,兴致仍未减。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游览山水,途中乘坐木舟,探访清泉石林。他们在叶氏兄弟处畅饮,虽然多次想要离开,却被挽留。在一次险象环生的航行中,他们遭遇洪流,几乎溺水丧生,诗人感觉自己像是屈原投江或李白捉月般陷入困境。

幸运的是,他们得到了云庄仙人的帮助,得以逃脱险境。诗人感激地表示,即使在危难时刻,朋友的帮助如同神仙下凡,用神奇的方法堵住了漏水的船底。他们最终安全抵达慈溪岸边,诗人感慨万分,认为自己的经历与小舟的命运相似,危险而艰难,但也庆幸能够渡过难关。

诗人在归途中拜访旧馆,向馆人诉说经历,心中充满悲喜交织的情感。他意识到自己已步入老年,但仍勇于面对生活的艰险。最后,他以诗表达对友人的深深感谢,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警惕溺水之险,同时也寓言了君子在世间的沉浮,寓意深远。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访乌继善不值明日以诗见寄遂次韵答之三首(其一)

达士不羁世,投身向宽閒。

出处一虚阁,翠樾带澄澜。

高怀抗尘表,逸思穷玄间。

亦念泣岐客,悠悠欢会难。

形式: 古风

访乌继善不值明日以诗见寄遂次韵答之三首(其二)

青云志已乖,白头《玄》懒草。

家贫无宿储,逐食在远道。

风霜减容鬓,忧虞损襟抱。

不有同心人,谁其慰枯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访乌继善不值明日以诗见寄遂次韵答之三首(其三)

佳期讵可失,况乃桑榆时。

居人忽不见,行子终何之。

暮色已凝屿,晴光始泛池。

默默就归路,益叹琼树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龟毛庐

倦游去朝市,委怀在田园。

既悟执戟疲,益知荷蓧贤。

夙晨饭牛出,夕曛负耒还。

春作固云力,秋敛未盈廛。

求赢岂其愿,拙业乃所安。

不见龟上毛,成毡亦良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