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其十一)

野菊生秋涧,芳心空自知。

无人惊岁晚,惟有暗蛩悲。

花开涧水上,花落涧水湄。

菊衰蛩亦蛰,与汝岁相期。

楚客方多感,秋风咏江蓠。

落英不满掬,何以慰朝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野菊花在秋天的山涧中生长,它的芬芳只有自己知道。
没有人会在年终时惊扰它,只有深夜的蟋蟀发出悲伤的鸣叫。
花朵盛开在涧水边,凋谢后落在水边的草丛。
菊花凋零,蟋蟀也进入了冬眠,我们约定以这种方式共度岁月。
远方的旅人正充满感慨,对着江边的茳芏吟唱秋风。
落下的花瓣无法捧满手,用什么来安慰早晨的饥饿呢?

注释

野菊:野生的菊花。
芳心:花的香气或情感。
岁晚:年底。
暗蛩:深夜的蟋蟀。
涧水湄:涧水边的岸边。
菊衰:菊花凋零。
楚客:指远离家乡的人。
江蓠:一种植物,这里代指江边的植物。
落英:落下的花瓣。
何以:用什么。
慰朝饥:安慰早晨的饥饿。

鉴赏

此诗描绘了秋天野菊盛开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独自感受着季节变迁的孤寂与悲凉。首句“野菊生秋涧,芳心空自知”即点出了主旨,野菊在深山幽谷中默默绽放,它们的美丽并不为人所知,只是自有其独特的情怀。

诗中的“无人惊岁晚,惟有暗蛩悲”表明了在这个寂静的季节里,除了那些生活在地下的昆虫,如蛩之类,对于时光流逝感到哀伤外,没有其他生灵能与之共鸣。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强化了自己孤独感受的深度。

接下来的两句“花开涧水上,花落涧水湄”则是对野菊生命周期的一个描写,从开放到凋零,都在这清澈的小溪中进行。这里的“涧水上”和“涧水湄”,不仅形容了野菊与水的关系,也暗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常。

而“菊衰蛩亦蛰,与汝岁相期”则让人感到诗人的哀愁,连这些小生命也似乎在与时光作着最后的告别。这里的“菊衰”,指的是野菊的花瓣,而“蛩亦蛰”,则是昆虫们也陷入了沉睡或死亡的状态。这一切都在暗示,时间的流逝带走了一切生机。

最后,“楚客方多感,秋风咏江蓠。落英不满掬,何以慰朝饥”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感伤。在这个秋天,作为一个远离家乡的旅人(楚客),诗人对于自然界的变化有着特别的情感。而“秋风咏江蓠”,则是在形容这种哀愁之情如何通过秋风与江边的蓠草来传达。

落英不满掬,表现了丰收与饥饿之间的反差,哪怕是最微小的果实,也不足以安慰一日三餐的渴望。这里,“何以慰朝饥”实际上是在问,面对这样的贫瘠与匮乏,我们还能用什么来慰藉早晨的饥饿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和深沉的哲思。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韵和子由闻予善射

中朝鸾鹭自振振,岂信边隅事执鼖。

共怪书生能破的,也如骁将解论文。

穿杨自笑非猿臂,射隼长思逐马军。

观汝长身最堪学,定如髯羽便超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次韵子由论书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

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

貌妍容有矉,璧美何妨椭。

端壮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好之每自讥,不独子亦颇。

书成辄弃去,谬被旁人裹。

体势本阔落,结束入细么。

子诗亦见推,语重未敢荷。

尔来又学射,力薄愁官笴。

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夥。

何当尽屏去,万事付懒惰。

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

世俗笔苦骄,众中强嵬騀。

钟、张忽已远,此语与时左。

形式: 古风 押[哿]韵

次韵和子由欲得骊山澄泥砚

举世争称邺瓦坚,一枚不换百金颁。

岂知好事王夫子,自采临潼绣岭山。

经火尚含泉脉暖,吊秦应有泪痕潸。

封题寄去吾无用,近日从戎拟学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竹?

野人献竹?,腰腹大如盎。自言道旁得,采不费罝网。

鸱夷让圆滑,混沌惭瘦爽。

两牙虽有馀,四足仅能仿。

逢人自惊蹶,闷若儿脱襁。

念此微陋质,刀几安足枉。

就擒太仓卒,羞愧不能飨。

南山有孤熊,择兽行舐掌。

形式: 古风 押[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