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击鼓求亡益是非,木中生火更何为。
吾师别是醍醐昧,不是知心人不知。
这首诗名为《禅师》,出自唐代诗人贯休之手,深蕴含着对禅师的崇敬与怀疑。诗中“击鼓求亡益是非”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寻求外在功效而非要悟透佛理的行为表示不赞成;“木中生火更何为”则进一步强调内心应当自燃智慧之火,而非徒劳无功地追逐外物。后两句“吾师别是醍醐昧,不是知心人不知”,则透露出诗人对禅师的期待与失望,认为真正的指引者是能解人心、深明大义之人,而非那些表面上的所谓智者。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展示了诗人对于真理探求的执着追寻,以及对当时佛教界现象的批判性思考。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流露出作者深厚的禅意与独到的见解,是一篇深具思想性的佳作。
不详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蝶醉蜂痴一簇香,绣葩红蒂堕残芳。
因嗟好德人难得,公子王孙尽断肠。
花岛相逢满袖云,藉花论道过金巾。
腾腾又入仙山去,只恐是青城丈人。
赤棕榈笠眉毫垂,拄楖栗杖行迟迟。
时人祗施盂中饭,心似白莲那得知。
崆峒老人专一一,黄梅真叟却无无。
独坐松根石头上,四溟无限月轮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