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词

日出骊山东,裴回照温泉。

楼台影玲珑,稍稍开白烟。

言昔太上皇,常居此祈年。

风中闻清乐,往往来列仙。

翠华入五云,紫气归上玄。

哀哀生人泪,泣尽弓剑前。

圣道本自我,凡情徒颙然。

小臣感玄化,一望青冥天。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太阳从骊山上升起,光芒四射照向温泉。
楼阁倒影在清澈的水面,袅袅升起白色的水汽。
回忆起过去的太上皇,常常在这里祈求丰年。
风中传来清脆的仙乐,仿佛仙人们不时降临。
华丽的车盖升入五彩祥云,紫色的气息直通天界。
人间哀伤的泪水,洒落在弓箭之前,似乎无尽。
神圣的道路源于自身,凡人的感情徒然仰望。
我这小臣被深奥的教化感动,仰望那无边的青天。

鉴赏

这首诗名为《华清词》,出自唐代文学家刘禹锡之手。全诗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高尚精神境界的向往。

首句“日出骊山东”设定了一个神奇的开篇场景,骊山在这里象征着远古传说中的仙山。紧接着,“裴回照温泉”则描绘了一幅水光山色的美丽画面,温泉不仅是自然之美,也隐喻着清净与纯洁。

“楼台影玲珑,稍稍开白烟”中,楼台象征着仙境的建筑,而“玲珑”一词则增添了一份精致与神秘。白烟飘逸,既是自然景观,也可能暗示着仙气或仙人的存在。

下片“言昔太上皇,常居此祈年”中,提到的是传说中的太上皇,即道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神灵,其居住之地便是在这片仙境。"风中闻清乐,往往来列仙"则更进一步描绘了这个仙境的宁静与神秘,每当风起,便能听见仙乐之声,列仙即是众多仙人的到来。

接下来的“翠华入五云,紫气归上玄”一句,更深化了对仙境的描写,翠华可能指的是仙山的美丽景色,而五云则象征着更高层次的仙界。紫气归上玄,则是对仙界中最高境界的描绘。

然而,诗人在“哀哀生人泪,泣尽弓剑前”一句中,却突然转换了情感,从对仙境的向往转为对尘世间疾苦的同情。哀哀生人泪,表现出诗人对于凡人生活的悲悯之情,而“泣尽弓剑前”则可能暗示着对过去战争与杀伐的反思。

最后,“圣道本自我,凡情徒颙然”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对个人修养和精神追求的重视。圣道,即正确的人生道路,是自我内心所悟,而非外在强加。凡情,即世间的情感,虽然不可避免,但也应以超脱的心态去面对。

全诗结束于“小臣感玄化,一望青冥天”,诗人以“小臣”自称,表达了自己对于玄妙之道的感悟,以及在仰望广阔天际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上的飞扬与超脱。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同留守王仆射各赋春中一物从一韵至七

莺,能语,多情。春将半,天欲明。始逢南陌,复集东城。

林疏时见影,花密但闻声。

营中缘催短笛,楼上来定哀筝。

千门万户垂杨里,百转如簧烟景晴。

形式: 词牌: 一七令 押[庚]韵

吐绶鸟词

越山有鸟翔寥廓,嗉中天绶光若若。

越人偶见而奇之,因名吐绶江南知。

四明天姥神仙地,朱鸟星精钟异气。

赤玉彫成彪炳毛,红绡剪出玲珑翅。

湖烟始开山日高,迎风吐绶盘花绦。

临波似染琅琊草,映叶疑开阿母桃。

花红草绿人间事,未若灵禽自然贵。

鹤吐明珠暂报恩,鹊衔金印空为瑞。

春和秋霁野花开,玩景寻芳处处来。

翠幕雕笼非所慕,珠丸柘弹莫相猜。

栖月啼烟凌缥缈,高林先见金霞晓。

三山仙路寄遥情,刷羽扬翘欲上征。

不学碧鸡依井络,愿随青鸟向层城。

太液池中有黄鹄,怜君长向高枝宿。

如何一借羊角风,来听箫韶九成曲。

形式: 古风

团扇诗

团扇复团扇,奉君清暑殿。

秋风入庭树,从此不相见。

上有乘鸾女,苍苍虫网遍。

明年入怀袖,别是机中练。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早秋集贤院即事

金数已三伏,火星正西流。

树含秋露晓,阁倚碧天秋。

灰琯应新律,铜壶添夜筹。

商飙从朔塞,爽气入神州。

蕙草香书殿,槐花点御沟。

山明真色见,水静浊烟收。

早岁忝华省,再来成白头。

幸依群玉府,末路尚瀛洲。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