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贺公雅吴语,在位常清狂。
上疏乞骸骨,黄冠归故乡。
爽气不可致,斯人今则亡。
山阴一茅宇,江海日凄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遣兴五首·其四》。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哀伤与怀念之情。
"贺公雅吴语, 在位常清狂" 这两句描绘了一位官员贺知章(贺公)的形象,他在任期间品行端正,被称为“吴语”,意指他出生于江南一带,而“在位常清狂”则表明他即使身居高位,也保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心态。
"上疏乞骸骨,黄冠归故乡" 这两句显示了诗人对贺知章辞官归隐生活的赞美。"上疏乞骸骨"指的是贺公通过奏折向朝廷请求退休,而“黄冠”则是古代隐士的一种装束,意指他选择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方式。
"爽气不可致,斯人今则亡"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贺公已去世的哀叹。"爽气"可能指的是贺公生前那种清新脱俗的气质,而“斯人今则亡”则是说这样一位品德高尚的人物如今已经不在人世。
"山阴一茅宇,江海日凄凉"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幽静而冷清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对山阴茅屋和江海日光的描述,传达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整首诗不仅是对贺知章的一种怀念,也反映出杜甫本人对于世事无常、英雄难过美好时光的感慨。通过这短短五行,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他对逝去时代的缅怀之情。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乱离知又甚,消息苦难真。
受谏无今日,临危忆古人。
纷纷乘白马,攘攘著黄巾。
隋氏留宫室,焚烧何太频。
愁眼看霜露,寒城菊自花。
天风随断柳,客泪堕清笳。
水净楼阴直,山昏塞日斜。
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
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雨色动微寒。
黄鹂并坐交愁湿,白鹭群飞大剧乾。
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
惟吾最爱清狂客,百遍向看意未阑。
闻道花门将,论功未尽归。
自从收帝里,谁复总戎机。
蜂虿终怀毒,雷霆可震威。
莫令鞭血地,再湿汉臣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