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答吴彤本

老凤巢边和鹤鸣,别来无念不萦萦。

水从庾岭分南北,书寄扬州隔死生。

歆向文章元继美,纪群先后见交情。

不缘步屧能相过,门径东风长绿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在明末清初时期的作品,名为《次答吴彤本》。诗中描绘了老凤巢边与鹤鸣相伴的宁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吴彤本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老凤巢边和鹤鸣,别来无念不萦萦。”以自然界的景象起笔,老凤巢边的鹤鸣声,象征着诗人与友人的深厚友谊,即使分别已久,心中的思念也不会消散。

颔联“水从庾岭分南北,书寄扬州隔死生。”运用地理上的对比,庾岭将南北分割,扬州则代表了生死之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隔遥远,难以相见的无奈与感慨。

颈联“歆向文章元继美,纪群先后见交情。”提到歆向、纪群两位古人,通过引用他们的故事,强调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交情,如同古代文人之间的友谊一般,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尾联“不缘步屧能相过,门径东风长绿荆。”表达了诗人希望有机会亲自拜访友人,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门前的小径在春风中生长着绿荆,象征着诗人对友情的期待与怀念,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相聚的不易。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对友情的珍视,语言清新自然,富有意境。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陶奉长以大父仲调简讨文集见贻且请作传次其来韵二首(其一)

才既无双数亦奇,高鸿难慕羽堪仪。

长沙旧是陶公族,遗集重开晋义熙。

良璞不售多在楚,灵珠无价本名隋。

虽惭司马藏山笔,此志争光自可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陶奉长以大父仲调简讨文集见贻且请作传次其来韵二首(其二)

此身终隐复何名,应候哀吟自物情。

本为诗书延一脉,偶从锋镝得馀生。

沈埋我愧干霄气,继好君寻异代盟。

正拟深谈逢积雨,把诗枯坐到三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答刘百原二首(其一)

九面湘流绕岳斜,更乘山屐过丹霞。

谁分太乙仙人火,来问长贫孺子家。

南土柔条先着柳,东风新律正飞葭。

自怜黄发同摩诘,三径荒芜对五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次答刘百原二首(其二)

浮湘昔日有知音,昨得清篇竟夕吟。

便续楚些齐旷代,更于兰臭见同心。

雁回万里衡阳峻,海到三春岛屿深。

我老愧无娱客地,一尊何以豁烦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