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琴

坐人皆听琴,未必知琴音。

相知纷满眼,未必相知心。

知音如子期,知心如鲍叔。

此道久寥寥,谁其踵高躅。

古声勿复弹,古心徒自怜。

知音惟月露,知我其惟天。

君不见只今人情如纸薄,只今世路如溪恶。

咄嗟许事不足论,鸟迹微茫度寥廓。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听琴》由宋代诗人范浚所作,通过描绘听琴的场景与内心感受,表达了对知音难遇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社会人际关系的反思。

首句“坐人皆听琴,未必知琴音。”点明了听琴的场景,众人虽在聆听,但未必能理解琴音的深意。接着,“相知纷满眼,未必相知心。”进一步揭示了人与人之间表面的相识与内心的相知之间的鸿沟。诗人以“知音如子期,知心如鲍叔”为喻,表达了对真正知音的渴望与珍视。然而,“此道久寥寥,谁其踵高躅。”感叹知音难寻,真正的理解和共鸣在现代社会中愈发稀少。

“古声勿复弹,古心徒自怜。”诗人似乎在说,古老的琴声不再被弹奏,而内心的孤独和哀愁却只能自我怜悯。最后,“知音惟月露,知我其惟天。”将知音的境界提升至自然界的月光与露水,以及上天的高度,暗示真正的知音可能只有自然与天才能理解。

尾句“君不见只今人情如纸薄,只今世路如溪恶。”直指当今社会人际关系的冷漠与世态炎凉,比喻人情如纸般单薄,世道险恶如同恶溪。最后,“咄嗟许事不足论,鸟迹微茫度寥廓。”诗人发出感慨,对于世间的诸多不平之事,已无从谈起,仿佛鸟迹在辽阔的天空中,渺小而难以触及。

整首诗通过对听琴场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知音难遇的深深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对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163)

范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寓居宝惠寺喜晴登山

喜霁出招提,爱山登嶪岌。

林端已残照,路草犹半湿。

丹崖断云归,翠窦飞泉入。

长天没鸟影,远水动虹吸。

尘襟得必瞰,爽气横来集。

欲逐野僧还,更看空翠立。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次韵侄端方过予偕行南村玩月

焚鱼共酌田家醴,欢酣递啸凉风起。

子谙懒叔故相携,指点村南聊纵履。

行行林影摇参差,拄杖扶我长过眉。

幽寻极眺不知倦,路转石角时钩衣。

泉声入耳淙琤玉,何许泠泠砧杵续。

悠然发兴见南山,林壑盘纡如岳麓。

喧卑迥隔区中缘,况复华月升东边。

明凝苔露正皎皎,净映石濑弥娟娟。

方欣清景多幽事,扬煇莫遣浮云蔽。

绝怜萤影巧自持,却厌蛙欢苦无谓。

归来阿朗傍隅趋,示我长吟意有馀。

明宵有月更相就,还看玉轮游舞雩。

形式: 古风

送四兄茂安之任永嘉

不齐宰单父,廪廪德垂久。

当年诚化洽,谁忍辄欺负。

能令夜渔人,有得弃不取。

何因政乃尔,贤助则多有。

东嘉侔洛师,雅号士渊薮。

儒风既纯古,俗习自忠厚。

兄行试牛刀,岂复劳决剖。

鸣弦会多暇,遇事无掣肘。

悬知著嘉迹,远与宓生偶。

匪谓得声荣,期兄富师友。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次韵侄端臣雨晴出郊

雨中烂熳睡,门径横林扉。

朝晖入瓮牖,起我聊伸眉。

良游眺江郊,揽袂风披披。

平瀛涨新绿,滟漾摇晴陂。

云峦霭空翠,烟树森华滋。

潭渔下罜䍡,陇种行楼犁。

贪穿康乐屐,更杖原思藜。

阿宜倦游还,心事嗟多违。

新功在琢句,非复吴下时。

渊明赋归来,今是知昨非。

君看古贤达,茹草甘长饥。

悠悠身外事,凛凛胸中奇。

因赓喜霁作,用代城南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