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君子远相寻,联镳到敝林。
有诗谁索和,无酒可赊斟。
门列晴峰色,堂开古木阴。
何因驻清听,惟恐日西沈。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安逸的夏日居所,诗人在此处迎接远道而来的朋友。"君子远相寻"表达了一种深情厚谊之意,而"联镳到敝林"则是对来访者到达自己家园的描写,显示了主人公对自然景观的享受与喜爱。
"有诗谁索和,无酒可赊斟"这两句表明诗人虽然愿意以诗歌作为交流,但却没有酒水可以分享,这里反映出一种淡泊名利、简约生活的情怀,同时也透露出对物质条件不足的遗憾。
接下来的"门列晴峰色,堂开古木阴"则是对居所周围景色的描绘。诗人通过对门前清晰可见的山峰和厅内投射的古木荫凉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自然且充满生机的环境。
最后两句"何因驻清听,惟恐日西沈"表达了诗人在这个美好环境中享受清净之音的同时,也不禁担忧时光易逝,夕阳即将下山,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增添了一份淡淡的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居所景色的描写,以及对朋友来访和生活享受的表达,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纷扰、追求精神寄托的意境。
不详
(约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唐朝时期作家,、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中前后在世。相传他是公主之子。长庆中,(公元八二三年左右)即有诗名。自开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贵戚皆擢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得仁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何处消长日,慈恩精舍频。
僧高容野客,树密绝嚣尘。
闲上凌虚塔,相逢避暑人。
却愁归去路,马迹并车轮。
了了见岐路,欲行难负心。
趋时不圆转,自古易湮沈。
日正林方合,蜩鸣夏已深。
中郎今远在,谁识爨桐音。
无事称无才,柴门亦罕开。
脱巾吟永日,著屐步荒台。
风卷微尘上,霆将暴雨来。
终南云渐合,咫尺失崔嵬。
沈沈清暑夕,星斗俨虚空。
岸帻栖禽下,烹茶玉漏中。
形骸忘已久,偃仰趣无穷。
日汲泉来漱,微开密筱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