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高安朱少尹莆山书舍

林下横门隔断桥,溪边草径入云遥。

青山绿树知多少,谁道书声到市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书舍周围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气息的和谐统一。

首句“林下横门隔断桥”,以“横门”和“断桥”为视觉焦点,营造出一种隐秘而静谧的氛围,仿佛是远离尘嚣的避世之所。这里的“横门”不仅指物理上的门,也暗示了心灵上的隔绝,强调了书舍与外界的相对独立性。

次句“溪边草径入云遥”,将视线从门内引向门外,溪水潺潺,草径蜿蜒,直至远处与云雾相接,展现出一幅辽阔而深远的景象。这里运用了“入云遥”的夸张手法,既表现了路径的悠长,又增添了画面的神秘感,让人仿佛能感受到空气中的清新与宁静。

第三句“青山绿树知多少”,是对前两句景物的总结与升华,通过“青山绿树”这一典型意象,不仅描绘了书舍周边生机勃勃的自然风光,也暗含了对知识与智慧的赞美。这里的“知多少”则表达了诗人对丰富知识的渴望与敬仰,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最后一句“谁道书声到市朝”,以反问的形式收尾,既是对前文描述的总结,也是对主题的深化。它提出疑问,似乎在说:难道书中的知识与声音只能局限在书舍之内吗?还是说,它们也能跨越山川,传达到喧嚣的市井之中?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暗示了知识与智慧超越地域与时间的界限,能够影响更广阔的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书舍周围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知识与智慧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宁静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63)

王褒(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俞紫芝临怀素千字文

昔年舣棹桐江道,草圣相传紫芝老。

长风千里吹夏云,落日空山迹如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皓]韵

题唐马图

锦鞯金铎舞倾杯,驿路相传换马台。

零落黄尘鼙鼓歇,秪从图画识龙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储御史光羲田家杂兴

野老安贫贱,力作不辞苦。

把锄行晨风,南山看禾黍。

今秋谷稍登,方思广场圃。

归来茅檐下,团团聚儿女。

落日在西山,悠然望孤渚。

昨宵天始寒,虫声满篱户。

田家衣食薄,黾勉岁时取。

掩关未成眠,东邻响机杼。

形式: 古风

岑补阙参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

香界出尘表,孤标屹峥嵘。

直上凌半空,言是羽翼成。

迥梯接元气,磴道盘青冥。

雄观隘川岳,乃觉形神轻。

俯视寒渭白,平临终南青。

神州一掌中,双阙云端明。

穷历诸磴尽,飒然凉飙生。

千峰挂飞雨,秦塞何凄清。

早割区中缘,永怀参道情。

今日高兴尽,期君谢浮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