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

晨炊维下岩,晚酌舣南浦。

波心照州榜,云脚响衙鼓。

前山如屏墙,得得正当户。

西江朝宗来,循屏复东去。

官曹倚岩栖,市井唤船渡。

瓦屋仄石磴,猿啼闹人语。

剔核杏馀酸,连枝茶剩苦。

穷乡固瘠薄,陋俗亦寒窭。

营营谋食艰,寂寂怀砖诉。

昔闻吏隐名,今识吏隐处。

形式: 古风

翻译

清晨在山岩下做饭,傍晚在南岸饮酒。
波光中映照着州府的告示牌,云脚间回荡着衙门的鼓声。
前方的山像屏障,正好挡在门前。
西江的水向东流,仿佛朝拜而来,又沿着屏障退回。
官署依山而建,集市上的人们呼唤船只摆渡。
房屋低矮,石阶陡峭,猿猴啼叫与人声嘈杂。
品尝剩下的杏子,酸味未尽,连枝茶叶苦涩。
这贫穷的乡村土地贫瘠,风俗简陋且困苦。
人们艰难谋生,寂静中只有砖石诉说着艰辛。
过去听说有隐居的官员,现在我找到了他们的居所。

注释

晨炊:清晨做饭。
维:在。
岩:山岩。
晚酌:傍晚饮酒。
舣:停靠。
南浦:南岸。
波心:水面中央。
州榜:州府告示牌。
衙鼓:衙门的鼓声。
屏墙:屏障般的山。
得得:恰好。
当户:正对门口。
西江:西来的江水。
朝宗:朝拜。
循:沿着。
东去:向东流去。
官曹:官署。
市井:集市。
船渡:摆渡船只。
瓦屋:瓦片屋顶。
仄:低矮。
石磴:石阶。
猿啼:猿猴啼叫。
闹人语:嘈杂的人声。
剔核:品尝剩余。
杏馀酸:杏子的酸味。
连枝茶剩苦:连枝茶叶的苦涩。
穷乡:贫穷的乡村。
瘠薄:贫瘠。
陋俗:简陋风俗。
寒窭:困苦。
营营:忙碌。
谋食:谋生。
寂寂:寂静。
砖诉:砖石诉说。
昔闻:过去听说。
吏隐:官员隐居。
今识:现在知道。
处:居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万州》。诗中描绘了清晨在山岩下炊煮,傍晚在南浦边饮酒的日常生活场景。诗人通过"波心照州榜,云脚响衙鼓",展现了水面上州府的标志清晰可见,远处云脚间传来衙门的鼓声,富有生活气息。

"前山如屏墙,得得正当户",形象地比喻山峦如同屏障,恰好坐落在眼前,显示出万州的地理风貌。"西江朝宗来,循屏复东去",则写出了长江的壮丽景象,它从西方流来,绕过山势,又向东而去。

接下来,诗中描述了官署依山而建,市井呼唤船只的情景,以及瓦屋、石磴、猿啼和人声交织的热闹与宁静。诗人品尝到的杏子仍有酸味,连枝茶也略带苦涩,反映出当地生活的简朴和贫瘠。

"穷乡固瘠薄,陋俗亦寒窭",直接表达了对万州穷困风俗的感慨。最后两句"营营谋食艰,寂寂怀砖诉",揭示了人们为生计忙碌艰辛,甚至只能向砖石倾诉内心的无奈。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万州的自然风光和民生百态,展现了诗人对地方风土人情的深刻观察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收录诗词(2044)

范成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字:致能
  • 号:称石湖居士
  •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126-1193

相关古诗词

万州西山湖亭秋荷尚盛

丛荟忽明眼,山腰滟湖光。

列岫绕云锦,深林护风香。

西山即太华,玉井馀秋芳。

隔江招岑仙,共擘双莲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万景楼

左披九顶云,右送大峨月。

残山剩水不知数,一一当楼供胜绝。

玻瓈濯锦遥相通,指麾大渡来朝宗。

川灵胥命各东去,我亦顺流呼短篷。

诗无杰语惭风物,赖有丹青传小笔。

仍添诗客倚栏看,令与山川相映发。

龙弯归路绕乌尤,栋云帘雨邀人留。

若为唤得涪翁起,题作西南第一楼。

形式: 古风

三月十五日华容湖尾看月出

云销澧阳风,月生岳阳水。

谁推赤金盘,涌出白银地。

徘徊忽腾上,蹀蹀恐颠坠。

稍高轮渐安,飞彩到篷背。

晶晶浪皆舞,靥靥星欲避。

兜罗世界网,普现无边际。

官居束户庭,有眼如幻翳。

向非行大荒,宁有此巨丽。

乘除较得失,漂泊非左计。

妻孥竞驩哗,渠亦知许事。

形式: 古风

三月十六日石湖书事三首(其三)

湖光明可鉴,山色净如沐。

閒心惬旧观,愁眼快奇瞩。

依然北窗下,凝尘满书簏。

访我乌皮几,拂我青毡褥。

荒哉赋远游,幸甚遂初服。

老红饯馀春,众绿自幽馥。

好风吹晚晴,斜照入疏竹。

兀坐胎息匀,不觉清梦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