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乐府十二首(其八)寿翁兴

借问多寿翁,何方自修育。

惟云顺所然,忘情学草木。

始知世上术,劳苦化金玉。

不见充所求,空闻肆耽欲。

清和存王母,潜濩无乱黩。

谁正好长生,此言堪佩服。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请问那位长寿的老翁,你是在哪里修行养身的?
他只说顺应自然的规律,忘却情感像草木一样生长。
这才明白世间的法门,辛劳最终能换来像金玉般的成果。
却见不到真正满足的人,只听到他们放纵贪欲的声音。
清静和谐属于王母,深藏不露没有丝毫的纷乱。
谁真正追求长生不老?这话值得我们信服并实践。

注释

借问:向人打听、询问。
多寿翁:指长寿的老人。
何方:哪里。
修育:修养、培养。
惟云:只说。
顺所然:顺应自然。
忘情:忘却情感、超脱世俗。
草木:比喻像植物一样自然生长。
始知:开始知道、明白。
世上术:世间的法门、方法。
劳苦:辛勤、努力。
化金玉:比喻得到珍贵的成果。
不见:看不到。
充所求:完全满足所追求的。
空闻:只听说。
肆耽欲:放纵贪欲。
清和:清静和谐。
王母:这里可能指神话中的西王母,象征长寿与纯洁。
潜濩:深藏不露。
乱黩:混乱、亵渎。
谁正:谁真正。
好长生:追求长生不老。
堪佩服:值得信服、赞扬。

鉴赏

这是一首颂扬自然、淡泊名利的诗歌,诗人通过借问“多寿翁”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诗中提到“何方自修育”,表明对长寿之道的探求;“惟云顺所然,忘情学草木”则是诗人对于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态度,以及将这种境界比喻为像草木一般纯净无华。接下来的“始知世上术,劳苦化金玉”指出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上的辛勤付出,却往往忽视了生命本身的价值。

诗人通过“不见充所求,空闻肆耽欲”表达了对那些盲目追求而不知满足的世态的批判。紧接着,“清和存王母,潜濩无乱黩”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嚣、保持内心纯净的境界。最后,“谁正好长生,此言堪佩服”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能够达到长寿而又不染尘世之人所持有的敬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自然与人间,展现了一种超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100)

元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文学家。聱叟。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 字:次山
  • 号:漫叟
  • 籍贯:河南鲁山
  • 生卒年:719~772年

相关古诗词

系乐府十二首(其二)陇上叹

援车登陇坂,穷高遂停驾。

延望戎狄乡,巡回复悲咤。

滋移有情教,草木犹可化。

圣贤礼让风,何不遍西夏。

父子忍猜害,君臣敢欺诈。

所适今若斯,悠悠欲安舍。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祃]韵

系乐府十二首(其六)贫妇词

谁知苦贫夫,家有愁怨妻。

请君听其词,能不为酸悽。

所怜抱中儿,不如山下麑。

空念庭前地,化为人吏蹊。

出门望山泽,回头心复迷。

何时见府主,长跪向之啼。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齐]韵

系乐府十二首(其一)思太古

东南三千里,沅湘为太湖。

湖上山谷深,有人多似愚。

婴孩寄树颠,就水捕鷠鲈。

所欢同鸟兽,身意复何拘。

吾行遍九州,此风皆已无。

吁嗟圣贤教,不觉久踌蹰。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虞]韵

系乐府十二首(其四)贱士吟

南风发天和,和气天下流。

能使万物荣,不能变羁愁。

为愁亦何尔,自请说此由。

谄竞实多路,苟邪皆共求。

尝闻古君子,指以为深羞。

正方终莫可,江海有沧洲。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