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春江不可渡,二月已风涛。
舟楫欹斜疾,鱼龙偃卧高。
渚花兼素锦,汀草乱青袍。
戏问垂纶客,悠悠见汝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江景图。诗人杜甫通过对春江风光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内心的情感体验。
"春江不可渡,二月已风涛。"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强烈的画面感,通过“不可渡”和“风涛”的描绘,传达出江水在春天的奔腾不息与汹涌澎湃,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力量。
"舟楫欹斜疾,鱼龙偃卧高。" 这两句诗接着描写了船只和水中生物的情景。“舟楫”指的是船桨,“欹斜疾”形容船行快速而猛烈,与“不可渡”的情境相呼应,而“鱼龙偃卧高”则表现出水生生物在江中的自由自在地栖息,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渚花兼素锦,汀草乱青袍。" 这两句诗转而描绘了岸边景致。“渚花”指的是水中的花朵,“兼素锦”则是比喻这些花朵像精美的织品铺满江面;“汀草”指的是河堤上的草,“乱青袍”形容这些草呈现出一片繁茂而杂乱的绿色,宛如人们穿着的衣物。
"戏问垂纶客,悠悠见汝曹。" 最后两句诗则是诗人对岸上游人的询问和内心感慨的抒发。“垂纶客”指的是那些在岸边垂钓的人,“悠悠见汝曹”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游人们悠然自得景象的欣赏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江壮丽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深邃,同时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自然界中生生不息、无尽变化的美妙。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巴蜀愁谁语,吴门兴杳然。
九江春草外,三峡暮帆前。
厌就成都卜,休为吏部眠。
蓬莱如可到,衰白问群仙。
野寺江天豁,山扉花竹幽。
诗应有神助,吾得及春游。
径石相萦带,川云自去留。
禅枝宿众鸟,漂转暮归愁。
肃肃湘妃庙,空墙碧水春。
虫书玉佩藓,燕舞翠帷尘。
晚泊登汀树,微馨借渚蘋。
苍梧恨不尽,染泪在丛筠。
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
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