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僧净璋

自从相见白云间,离聚常多会聚艰。

两度逢迎当汝水,数年隔阔是曹山。

客来濯足傍僧怪,病不烹茶侍者閒。

不是故人寻旧隐,只应终日闭禅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自从在白云之间相逢,离别相聚总是充满艰辛。
两次相遇都在汝水边,多年分离后重逢于曹山。
客人来访时洗净双脚,僧人对此感到奇怪;我因病不能煮茶,侍者也显得清闲。
如果不是老朋友寻找旧居,恐怕我只会整天闭门打坐参禅。

注释

自从:自从。
相见:相遇。
白云间:高远的天空。
离聚:离别和相聚。
常多:常常很多。
会聚艰:相聚不易。
两度:两次。
逢迎:迎接。
汝水:河流名。
隔阔:长时间分离。
曹山:地名。
客来:有客人来访。
濯足:洗脚。
傍僧怪:僧人觉得奇怪。
病不:因病不能。
烹茶:煮茶。
侍者閒:侍者显得清闲。
故人:老朋友。
寻旧隐:寻找旧居。
终日:整天。
闭禅关:闭门打坐参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哲学家陆九渊的作品《与僧净璋》,表达了诗人与僧人净璋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他们之间相聚的不易。首句“自从相见白云间”描绘了两人在高洁之地初次相遇的情景,暗示了友情的纯洁和珍贵。接下来的“离聚常多会聚艰”则揭示了他们频繁分离,重逢之难,流露出对友情经受考验的感慨。

“两度逢迎当汝水,数年隔阔是曹山”通过具体的地名——汝水和曹山,进一步强调了时空的阻隔和他们的相会之稀少。诗人描述自己来访时,即使是在病中,也特意前来拜访,尽管这可能会让僧人感到惊讶(“客来濯足傍僧怪”),但他仍然坚持,表现出对友情的执着。

最后一句“不是故人寻旧隐,只应终日闭禅关”表达了诗人认为如果不是老朋友来访,净璋恐怕早已深闭禅门,专心修行,不愿被打扰。这句既体现了僧人的清修生活,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己不能常伴左右的遗憾。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情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僧人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他们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离合无常。

收录诗词(29)

陆九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调靖安主簿,历国子正。绍熙二年(1191年),知荆门军,创修军城,稳固边防,甚有政绩。绍熙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卒,年五十四。追谥文安。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主“心(我)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茍知道,六经皆我注脚”。明王守仁继承发展其学,成为“陆王学派”,对后世影响极大。著有《象山先生全集》

  • 生卒年:1172年

相关古诗词

早过何郎

萧萧风雨晓篮舆,没胫泥深我仆痡。

却忆去年苗欲槁,任从行李且虚徐。

形式: 七言绝句

月石

玉兔爱佳泉,饮泉化为石。

规圆立山趾,万古终不息。

应厌旧星躔,盈稀多缺夕。

自从寄兹踪,表表无晦蚀。

光彩虽暂埋,体素得不易。

神物岂终潜,早晚照九域。

形式: 古风

试茗泉

邂逅成山行,往往有异景。

奇峰争呈露,独不见试茗。

逶迤即道周,澄泓得幽井。

淆之不可浊,凝然如自省。

龟蒙于越来,傥亦煮石鼎。

岂为渴者甘,醉梦当一警。

形式: 古风

鸣玉泉

朅来坐幽亭,恍在昆山曲。

清越声盈耳,群工琢良玉。

又疑跻金阙,仙班佩相属。

圆环碎琼琚,登降互击触。

洒然襟袍爽,无处著利欲。

不贪以为宝,对此景高躅。

形式: 古风 押[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