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脩赴威胜军判官

青骊渡河水,侠气动刀环。

入幕沙尘暗,临风鼓角闲。

地形通柏谷,秋色满榆关。

谁复轻儒者,难淹笔砚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青骊马过黄河水,侠义之气激荡刀剑环。
进入帐幕沙尘弥漫,面对秋风吹响的鼓角显得悠闲。
地势通往柏树林谷,秋色洒满榆木关隘。
还有谁再轻视文人,难以在笔墨之间久留。

注释

青骊:指青骊马,古代名驹。
渡河:过河。
侠气:侠义之气。
刀环:刀剑的环扣,象征战斗。
入幕:进入军帐。
沙尘:沙漠中的尘土。
鼓角:战鼓和号角。
地形:地势。
柏谷:柏树林谷。
榆关:榆木关隘,古代边关。
轻儒者:轻视文人。
淹:滞留,停留。
笔砚:笔墨,代指写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张脩踏上征程,渡过青骊河时的侠义之气和壮志豪情。"青骊渡河水"一句,以青骊骏马渡河的场景,暗示出行者的豪迈与决心。"侠气动刀环"进一步强化了他的英勇形象,刀剑环佩随风作响,显示出他的武勇。

"入幕沙尘暗,临风鼓角闲"两句,通过环境描写,展现了边塞战争的氛围。尽管沙尘弥漫,但鼓角声却显得闲适,反映出战事虽紧张,但诗人对局势的从容理解。

"地形通柏谷,秋色满榆关"两句,描绘了沿途的自然景色,地形险要而景色宜人,展现出边关的壮丽风光,也寓含着诗人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谁复轻儒者,难淹笔砚间"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文才的自信,暗示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也不会被忽视,他的才华不会被埋没在笔墨之间。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写景抒怀的方式,刻画了一个既有武勇又有文采的赴任官员形象,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深沉内敛和豪放之情。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张淳叟献诗永叔同永叔和之

张君献诗诗词巧,美女插花娇醉春。

公答七言夸笋笴,我无千里学骐驎。

夜吟谢朓澄江练,露湿陶潜漉酒巾。

归去应将锦囊贮,已胜珠玉莫愁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拟王维观猎

白草南山猎,调弓发指鸣。

原边黄犬去,云外皂雕迎。

近出长陵道,还看小苑城。

聊从向来骑,回望夕阳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拟宋之问春日剪綵花应制

上林花未有,中禁綵先成。

叶逐剪刀出,蕊从妆粉生。

红繁内人手,香染侍臣缨。

不是将春竞,天心重发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拟张九龄咏燕

眇眇双来燕,长年与社违。

任从新历改,只向旧巢归。

永日当人语,轻寒逆雨飞。

自亲梁栋惯,不识海鸥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