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吴均蕙圃移嘉木,正及东溪春雨时。
日晚莺啼何所为,浅深红腻压繁枝。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趣味。
“吴均蕙圃移嘉木”一句,表明是在一个高雅的园林中,人们正在迁移着珍贵的树木。这不仅展示了园林的修饰,而且也反映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
“正及东溪春雨时”这句话,则将时间背景设定在春天,细雨绵绵之际。春雨常被用来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这里则为诗人描绘的画面增添了一抹柔和而宁静的色彩。
“日晚莺啼何所为”一句,以鸟鸣声作为时间的标识,同时引出了下文。莺(一种小型鸟类,常用来形容燕子)的啼(鸣叫)声,在诗歌中通常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的萌动,这里则是日暮时分的景色。
“浅深红腻压繁枝”这句,则描写了花瓣因风雨而变得湿润、沉重,压在树枝上的情形。这里的“浅深”指的是不同程度的浸湿,“红腻”则形容鲜艳且略带油光的花瓣,而“压繁枝”则展示了春天植物蓬勃生长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园林中树木、春雨、鸟鸣声和鲜花等自然元素的细腻刻画,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生动的氛围,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
不详
唐代女诗人,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居于成都。居成都时,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十一届,大多与有诗文往来。韦皋任节度使时,拟奏请唐德宗授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书”。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园)上,制作桃红色小笺写诗,后人仿制,称“笺”。成都望江楼公园有墓
闻说凌云寺里苔,风高日近绝纤埃。
横云点染芙蓉壁,似待诗人宝月来。
闻说凌云寺里花,飞空绕磴逐江斜。
有时锁得嫦娥镜,镂出瑶台五色霞。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延英晓拜汉恩新,五马腾骧九陌尘。
今日谢庭飞白雪,巴歌不复旧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