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湘山寺

古寺一声磬,烟开见清泚。

生平湘上吟,今到湘山里。

湘水入海流,湘源浚自此。

漓水走东南,两界注飞矢。

不踏五岭云,空骇七泽水。

颇闻祭川者,河源先海委。

兹行探其本,乾坤一掌指。

湘山连衡山,千里犹尺咫。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清代罗源汉的《宿湘山寺》描绘了诗人夜宿湘山寺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古寺一声磬”,以悠扬的磬声引入静谧的寺庙氛围,暗示夜晚的降临。接着,“烟开见清泚”描绘了雾气散去后,清澈的山景映入眼帘,给人以清新之感。

诗人由眼前的湘山寺联想到自己一生在湘江流域的吟游,“生平湘上吟,今到湘山里”,表达了对过往岁月和地理变迁的感慨。接下来,他借湘水入海的壮丽景象,寓言自己的行程深远,“湘水入海流,湘源浚自此”,象征着探索的无尽与源头的追寻。

“漓水走东南,两界注飞矢”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湘水与漓水相连,比喻为两条箭矢般直射远方。诗人表示没有亲自踏上五岭的云雾,却被湘泽的壮丽景色所震撼。“颇闻祭川者,河源先海委”引用神话传说,说明湘水源头的重要性,也暗含着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最后两句“湘山连衡山,千里犹尺咫”,形象地描绘了湘山与衡山的连绵,即使千里之遥,在诗人的笔下也仿佛近在咫尺,展现了诗人广阔的胸怀和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湘山寺为立足点,通过描绘湘水的源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程的思考和对自然壮美的赞叹,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3)

罗源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宿石鼓书院

衡州之山多奇特,雁峰峙南石鼓北。

周宣攻车不到此,佳名今古同烜赫。

长松翳阁神所栖,断碣欹墙人不识。

侧闻李宽建自唐,风雨年年秋草碧。

凭临十里万家烟,远树撑天鸟飞没。

其下绿净者湘江,左会蒸流环一玦。

我因行役过此邦,荆榛满眼尘满臆。

跻阶便问合江亭,吊古心怆访遗迹。

韩张两人久不作,高文大章垂金石。

剔藓循诵半模糊,发箧朗吟三太息。

小憩危亭日影斜,登楼一眺乾坤窄。

文名山斗今几人,吾道南来溯正脉。

黄昏钟鼓催客卧,秋山月出寒江白。

形式: 古风

观音崖

南海何人在,悬崖自古今。

一龛藏世界,半岭有晴阴。

我欲探龙窟,扪萝力不任。

泉声送钟响,洞口白云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镇淮楼

百尺高楼迥,烟云面面开。

蜀山还北向,淮水自南来。

荒草寒筝浦,斜阳下弩台。

不须悲故国,重吊楚江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泗城登山远眺有怀作

宦海行踪动客愁,匆匆又作胜湖游。

楚山南去连吴远,淮水东来挟泗流。

人代沧桑双语燕,渔樵风雨一归舟。

登临不禁凄凉感,满眼斜阳上画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