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子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尽

人生悉如此,谁悟此中玄。

白日无私照,青山任意眠。

松风来不断,泉石自相便。

路出千峰上,云归竹径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人的生活都如此,谁能理解这其中的深意呢。
白天阳光普照,青山可以随意休憩。
松林中的风持续不断,泉水和石头自然和谐共处。
道路蜿蜒穿过千座山峰,云彩飘回竹林小径旁。

注释

人生:人的生活。
悉:都。
如此:这样。
悟:理解。
此中玄:其中的深意。
白日:白天。
无私照:普照无私。
青山:青山。
任意眠:随意休憩。
松风:松林的风。
来不断:持续不断。
泉石:泉水和石头。
相便:和谐共处。
路:道路。
出:穿过。
千峰:千座山峰。
云归:云彩飘回。
竹径:竹林小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择崇所作的《读庄子·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尽》。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寓言般地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人生悉如此,谁悟此中玄",开篇即揭示了人生的普遍规律,暗示世间万物皆有其运行法则,而真正理解其深奥之处却不易。接下来的"白日无私照,青山任意眠",以太阳普照万物和山峦静谧安睡比喻生命的平等与自在,体现了庄子崇尚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松风来不断,泉石自相便"进一步描绘了宁静的自然环境,暗示人应顺应自然,随缘而行。

"路出千峰上,云归竹径边"则描绘了一幅山间小径的画面,暗示人生的道路虽然崎岖,但只要心向高处,就能在云雾缭绕中找到出路。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寓言式地传达了庄子哲学中的超脱世俗、追求内心的自由与智慧的主题。

收录诗词(6)

释择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司空山歌

司空山,在云外,时人到得方自在。

我今随力幸登临,四顾巍巍无向背。

绝遮拦,难比况,千山万山齐恃仰。

九夏炎炎雪正飞,三冬飒飒华初放。

春不荣,秋不落,隐隐昭昭倚寥廓。

直下人间咫尺间,欲上之人难措脚。

人迹绝,野境宽,触事无能懒散便。

有时向日岩前坐,有时乘困日高眠。

不学禅,不修道,只么腾腾恣颠倒。

百种无求个野人,随分随缘能作造。

不从他,不觅己,一句灵灵万缘里。

自从识得祖师关,历历明明此为始。

无妙名,无忌讳,来者向渠只么是。

任你千般与万般,何曾出得个些子。

分明说报知音,目炙风吹不用寻。

须弥南畔相逢著,积翠台边旨更深。

旨更深,谁会得,东村王老眼前黑。

李四张三不信伊,问尽邻家转疑惑。

转疑惑,不较多,为君吟作司空歌。

宫商角徵任吹唱,角徵宫商争奈何。

形式: 古风

颂古二首(其二)

金佛不度炉,穷源有处无。

木佛不度火,浑崙咬不破。

泥佛不度水,何处不是你。

真佛屋里坐,赵州言是祸。

水牯会耕田,黄牛能拽磨。

形式: 偈颂

偈二首(其二)

西山青,无谓情。洪井碧,无涓滴。西山人,见曷亲。

西山事,无可似。

若是灵利底举著便知,懵懂者付与德山临济。

形式: 偈颂

偈二首(其一)

柴鸣竹爆惊人耳,大洋海底红尘起。

家犬声狞夜不休,陆地行船三万里。

坚牢地神笑呵呵,须弥山王眼觑鼻。

把我东行却向西,南山声应北山里。

千手大悲开眼看,无量慈悲是谁底。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