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楼秋晚

楼前处处长秋苔,俛仰璿杓又欲回。

残暑已随梁燕去,小春应为海棠来。

客愁天远诗无托,吏案山横睡有媒。

晴日满窗凫鹜散,巴童来按鸭炉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楼前草木长满了秋天的青苔,抬头低头间,北斗七星又要转回原位。
夏天的余热已经随着归巢的燕子离去,春天的小序应该随着盛开的海棠到来。
客居他乡的忧愁因天高而无处寄托,繁重的官事使我在山案前昏昏欲睡。
晴朗的日子里,窗外的野鸭群散开,巴地的孩童前来添加鸭子烹煮的木炭灰烬。

注释

秋苔:秋天生长的青苔,常用来形容环境的荒凉或静寂。
璿杓:古代星图中的北斗七星,这里指代时间的流转。
残暑:夏季剩余的炎热。
小春:农历中指立春之后的一段时间,天气逐渐转暖。
客愁:旅居他乡的忧虑。
吏案:官府的公文或案件,引申为公务或职责。
睡有媒:形容因公务繁忙而难以入睡。
凫鹜:野鸭和鸳鸯一类的水鸟。
巴童:四川等地的儿童。
鸭炉灰:烧鸭子时的炉灰,可能指烹饪之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傍晚时分西楼的景象。诗人站在楼前,看到长满秋苔的地面,抬头望见北斗七星(璿杓)即将西沉。暑气已消,梁上的燕子离去,预示着小春的到来,海棠花也将绽放。诗人的客居之愁无处寄托,只能在堆积如山的文案中勉强打个盹。窗外晴空万里,野鸭悠闲地散开,远处传来巴童烧鸭炉灰的声音,增添了宁静而寂寥的气氛。整体上,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夜的清冷和诗人的心境。

收录诗词(2044)

范成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字:致能
  • 号:称石湖居士
  •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126-1193

相关古诗词

过鄱阳湖次游子明韵

春工酿雪无端密,大块囊风不肯收。

休问巉岩与欹侧,我今弟靡共波流。

野鹰兀兀平沙上,折苇萧萧古渡头。

满眼荒寒底处所,令人肠断五湖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问月堂酌别

半明灯火话悲酸,此会情知后会难。

四海宦游多聚散,一生情事足悲欢。

鬓丝今夜不多黑,酒量彻明无数宽。

醉梦登舟都不记,但闻风雨满江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阴寒终日兀坐

东风微解缀檐冰,仍喜朝来井水清。

腊浅得春全未煖,雪悭和雨最难晴。

小窗日煖犹棋局,穷巷更深尚屐声。

莫把摧颓嫌暮景,且将閒散替劳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但能之提刑相别十年自曲江远寄二诗叙旧良厚次韵为谢亦以首章奉怀略道湘南分携故事末篇自述年来衰病不复故吾也(其二)

濩落枵虚似瓠壶,新添雪鬓与霜须。

也知病叟形容变,非是仙儒骨相癯。

岁晚山林如自献,年丰田野亦多娱。

无端拙恙妨清乐,未许扁舟到五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