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琴

拂尘开素匣,有客独伤时。

古调俗不乐,正声君自知。

寒泉出涧涩,老桧倚风悲。

纵有来听者,谁堪继子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擦去琴上的尘埃,打开朴素的琴盒,有位客人独自为时事感伤。
古老的曲调世人已不喜爱,但正确的音律你自然能领会。
寒泉从山涧中流出显得滞涩,老松树在风中依靠显得哀伤。
即使有人来听这琴声,又有谁能像钟子期那样懂得我的心声呢?

注释

拂尘:擦拭灰尘。
素匣:朴素的琴盒。
客:客人,这里指弹琴者自己。
伤时:为时事感到悲伤。
古调:古老的曲调。
俗不乐:世俗之人不喜欢。
正声:正确的音律,这里也指高雅的音乐。
君自知:您自然能理解,这里是对知音的称呼。
寒泉:寒冷的泉水。
出涧:从山涧中流出。
涩:不流畅,滞涩。
老桧:老松树,桧树常用来象征坚韧。
倚风:依靠在风中。
悲:显得哀伤。
纵有:即使有。
来听者:来聆听的人。
谁堪:谁能。
继子期:继钟子期,意指成为像钟子期那样的知音。

鉴赏

这首诗名为《听琴》,出自唐末宋初的诗人王元之手。诗中通过描绘一位隐者在山林间弹奏古筝的情景,抒发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和现实中的孤寂感慨。

首句“拂尘开素匣,有客独伤时”,诗人轻轻打开了简陋的琴匣,内心涌动着对过去岁月的哀伤。古筝在这里不仅是乐器,更承载着主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往昔美好的追忆。

“古调俗不乐,正声君自知”,诗人演奏的是古老的旋律,但现实中的世俗之音已经无法与之相合。这里的“君”字显得颇为含蓄,或许是指代自身,也可能是在呼唤着某种共鸣者。

“寒泉出涧涩,老桧倚风悲”,诗人将自然界的景致融入情感表达之中。清澈而又微弱的声音,就如同那溪流中的寒泉,流淌不息,而老桧树则在风中低语,发出哀伤的叹息。

“纵有来听者,谁堪继子期”,即便有人前来聆听,也难以承担起对往昔美好记忆的传承。这句话流露出一种时代变迁、人事皆非的悲凉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琴声与自然景物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孤寂感受的深刻内省。

收录诗词(7)

王元(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不详。隐居不仕,与翁宏、廖融、李韶等友善。后入宋。《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著录《拟皎然十九字》一卷,其中称此书为“正字撰”,盖为二人。工诗,所作《登祝融峰》、《赠廖融》二诗,俱为人所称。后终于长沙。事迹见《十国春秋》卷七五、《诗话总龟》前集卷一〇。《全唐诗》存诗5首、断句1联。《全唐诗外编》补句2联,其中一联又作廖凝诗

  • 字:文元
  • 籍贯:桂州(今广西桂林)

相关古诗词

怀翁宏

独夜思君切,无人知此情。

沧州归未得,华发别来生。

孤馆木初落,高空月正明。

远书多隔岁,独念没前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题邓真人遗址

三千功满仙升去,留得山前旧隐基。

但见白云长掩映,不知浮世几兴衰。

松稍风触霓旌动,棕叶霜沾鹤翅垂。

近代无人寻异事,野泉喷月泻秋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贺周必大寿联

年与潞公同丙午;日临莱国占中元。

形式: 对联

题鼓联

净慈灵隐三天竺;不及阎妃两片皮。

形式: 对联